咚咚地产头条-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深圳[切换]

首页> 咚咚地产头条> 资讯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完整版+解读版》.pdf

南方楼事 发布时间:2019.02.18 23:34:51
浏览:21793


刚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根据纲要全文搜索,各城市提及次数如下:香港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珠海20次、佛山9次、中山9次、东莞8次、江门7次、惠州6次、肇庆5次。

《规划纲要》重点解读

1、规划纲要确定了几个重要城市的定位:

——香港。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2、推进创新科技走廊建设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3、推动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等五大研发中心以及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4、交通

交通方面,纲要点名港珠澳大桥,并表示将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

5、城市合作

在城市合作上,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组城市强强联合,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至于内地与港澳合作,则有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合作示范区。

6、时间节点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7、金融

针对两岸金融产业,纲要指出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来源大湾区plus)

据港媒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联同广东省及澳门特区政府,将在2月21日(下周四)上午10点半,在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大宴会厅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

宣讲会为时1.5小时,以普通话主讲,届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林郑月娥、澳门特首崔世安等600名粤港澳嘉宾出席。

届时南方楼事将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最新解读,敬请关注。

01大湾区纲要全文&解读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全文


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第一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鼓励其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将粤港澳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

第二节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加快推进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前沿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设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等五大研发中心以及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第三节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支持粤港澳设立联合创新专项资金,就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合作,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研究制定专门办法,对科研合作项目需要的医疗数据和血液等生物样品跨境在大湾区内限定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使用进行优化管理,促进临床医学研究发展。香港、澳门在广东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与内地研发机构同等待遇原则,享受国家和广东省各项支持创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广东科技计划。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粤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在珠三角九市建设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珠三角九市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加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贸易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案件跨境协作机制。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和“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包括仲裁、调解、协商等)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充分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进一步扩大大湾区的境内外航空网络,积极推动开展多式联运代码共享。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等广东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建设。创新通关模式,更好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作用。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安全便捷换乘换装体系,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目标,完善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引入机场,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集成应用。

第二节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流量转接能力。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

建成智慧城市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通信企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可靠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先进技术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使用,促进保密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应用。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预警机制,加强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

第三节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加强周边区域向大湾区以及大湾区城市间送电通道等主干电网建设,完善城镇输配电网络,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依托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线布局建设配套支线,扩大油气管道覆盖面,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力。推进广州、珠海等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建成煤炭接收与中转储备梯级系统。研究完善广东对香港、澳门输电网络、供气管道,确保香港、澳门能源供应安全和稳定。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节水优先,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水资源合作交流。

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堤达标加固、珠江干支流河道崩岸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完善防汛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推进珠江三角洲河湖系统治理。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澳门、珠海、中山等防洪(潮)排涝体系,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推进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珠江河口水文水资源监测,共同建设灾害监测预警、联防联控和应急调度系统,提高防洪防潮减灾应急能力。

第六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第一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优化制造业布局。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创意在会展、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应用。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发挥中葡基金总部落户澳门的优势,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服务。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支持珠海等市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香港机构投资者按规定在大湾区募集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参与投资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完善粤港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共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支持澳门加快建设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推动粤港澳深化工业设计合作,促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市场开放。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巩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及采购中心的地位,支持澳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品牌。深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强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支持香港发挥海洋经济基础领域创新研究优势。在保障珠江河口水域泄洪纳潮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澳门科学编制实施海域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发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粤港澳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探索在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鼓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综合开发企业和项目,依托香港高增值海运和金融服务的优势,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最新解读

香港政府发言人

政府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香港电台)

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详情会在星期四上午的宣讲会交代,整体来说,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清晰方向,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亦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包括青年创业以及其他机遇,香港应该要抓紧难得机遇,配合国家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三地优势互补,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再配合内地9个城市及澳门,一起推动,大湾区有7000万人口,经济规模等同南韩及澳洲,达到1.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是很重要及有规模的湾区,希望可以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但不会削弱一国两制,反而会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他指出,香港维持是一个开放、法治、高度商业化的城市,香港被传统基金会25年来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地位备受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充分利用香港的独特优势,香港一定会发展得更好。(香港电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香港电台)

省长、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马兴瑞

扎实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学习宣传落实工作,营造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确保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要加强与港澳的深度合作,聚焦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对接,创新完善合作体制机制,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经济研究员王春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蓝图,把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带入新阶段,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与支持下,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会带来扩大开放、极力创新等效应,并进一步打通三地经济要素的流通。

加上各地优势互补、已有发展成果,大湾区不仅会建成世界最大湾区,亦会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级金融重镇、世界级商务平台等高质量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今年大湾区即将公布规划,这确实是很重大的事情,它在五个方面有重要意义:

第一,港澳关系。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港澳的政策,为港澳地区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有关城市化。中国14亿人口,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么快速的一次大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大城市群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各种问题,特别是住房空间有限的问题等。

第三,进一步开放。中国面临进一步开放的问题,下一步怎么开放,自贸区、自贸港怎么搞等等。大湾区是两岸三地、三个制度、三种货币,怎么结合,怎样进一步开放,都非常重要。

第四,体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直在征程上,4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今后怎样改革,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从以学习为主向自主研发为主。大湾区有香港的大学科研实力很强,有深圳现在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有东莞、中山这些制造业的强市,这样一个区域组合起来,对中国的高新科技和产业的下一步发展都有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抓住大机遇 建好大湾区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在不懈奋斗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粤港澳三地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大湾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财联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积极履行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财联社)

02大湾区关键数据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

规划涉及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自然延伸、辐射到泛珠三角等其他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南方楼事已开始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报道,将为大家第一时间送上最新规划消息。欢迎关注【南方楼事】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湾区情报】/【即时突发】获取信息。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潜力无限,房价方面情况如何呢?南方楼事送上粤港澳大湾区最新房价涨幅地图,供大家参考。(粤港澳大湾区独家消息:2019年新盘名单曝光!)

03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规划(持续更新)

2月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中央领导希望粤港澳政府能寻求新突破,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性高水平的湾区。

今年初,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接受央视专访时指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

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目标定位:

更具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空间布局:

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极点分别为深港、广佛、珠澳。

香港:金融中心、航运、贸易中心、国际空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深圳:创新创意之都。

广州:科教文化中心,枢纽城市。

发展特色城镇,建设智慧小镇,开展智能技术应用试验,发展飞地经济。

发展方向:

2020年,国际一流湾区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框架基本确立;经济总量将基本追平东京湾区。

2030年,位居全球湾区榜首,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重要创新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跻身世界知名城市群前列;GDP总量将达4.62万亿美元,超过东京湾区(3.24万亿美元)和纽约湾区(2.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1979-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GDP变化趋势动态视频)

视频来源佛系老道

重点任务:

加强务实合作,认真组织与香港、澳门的工作对接会,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发展规划和合作需求,围绕经贸、科教、金融、旅游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推进更多合作项目,找准合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城市定位:

目前,粤港澳湾区内各城市都开始根据城市特色,逐渐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图源乐有家)

关于交通:

广东“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道路建设方面,公路、铁路、水路的建设是打通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未来湾区将重点打造六大交通项目,助力湾区经济发展。

(图源乐有家)

在所有交通建设项目中,深惠城轨最为特殊。2017年年底广东省发改委做出了该线路在“十三五”期间暂不实施的决定,但4月21日提出的“共建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决定中却又一次将其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中,将重点推进深惠两市加强轨道交通对接,尽快协商确定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与惠州段接驳等事宜,共同推进深惠城际项目建设。

机场建设方面,围绕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目标,打造“5+4”骨干机场体系,适当增加支线机场布点,形成了以珠三角机场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机场为两翼,覆盖粤北的民用运输机场体系,机场服务基本覆盖到全省的县级行政单元,202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1.5亿人次。

1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过江信道虎门二桥项目的两座主桥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工程完成,预计今年5月1日前通车(中新社)

港口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港口将集群化。将整合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

04近日相关报道

在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酝酿。各方显然期待已久,对大湾区的相关政策和细节讨论不断。

1力推创新走廊,形成3+6平台

据大公报消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日内出台。知情人士向大公报记者透露,《规划纲要》体现中央两大意图,包括大力推动广深港创新走廊建设,以及将大湾区打造成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头堡。

粤港澳三地将依托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以及河套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等6个经济区,形成「3+6平台」,推动港青北上大湾区创新、创业、就业和生活等,促进三地融合发展。

大公文汇全媒体制图

知情人士向大公报表示,《规划纲要》体现中央两大意图:把大湾区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国家的两大战略高地,将大力推动广深港创新走廊建设;将港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并将大湾区打造成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头堡。

因大湾区存在三个不同体制和跨境壁垒,因此,探索在「一国两制」情况下各种要素便利化流动十分重要,并将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和生活。

2

2035年完成大湾区建设,或推大湾区签证

据大湾区时报消息,大湾区规划将分两个阶段发展,中期规划是于2022年前打好连接湾区各市的基础;长远会在2035年前有更多便利大湾区各城巿居民流通的措施,并在该年完成整个湾区建设。

工总主席郭振华估计,中央会率先落实便利港人北上工作的税制及通讯服务,又认为长远会研究推出大湾区居民证及「大湾区签证」;他建议参考医健通做法,让市民按个人意愿向港府申请,容许自己病历与湾区医院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炉,港府近日与不同商会及政党会面,探讨各界意见。

据悉,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将侧重研发和金融等服务,并继续提升于国际仲裁及航运枢纽的地位,规划纲要将利用香港优势,带动湾区各市发展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城市。

消息人士预料,规划纲要将分两阶段发展,分别是2022年前的中期规划及2035年前的长远规划,目标是2035年完成整个大湾区建设。

3

科创“东风”,粤港澳迎历史机遇

据大公报报道,随着大湾区规划推进,社会各界对大湾区的期望和参与热情与日俱增,纷纷寄语香港把握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善用中央惠港科技政策的“东风”,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为进一步促进区内融合,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设立“大湾区卡”,为企业高层、学者提供来港交流的便利。

05大湾区发展历程

其实,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有学者提出在珠三角建立湾区发展模式的概念。

当时港商以国家改革开放为契机,到珠三角以至全国各地投资已有多年,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逐渐成为内地和香港经济活动的重要板块。

其后在「一国两制」实践的背景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高层次对话机制与平台成事,为三地深度融合发展、携手发掘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大湾区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 年—2003 年):以前店后厂为形式的制造业垂直分工

1970 年代末,香港制造业面临着地租攀升、人工上涨、竞争力下降压力,正好遇上中国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港澳制造业的生产环节适时北移进珠三角地区,留下了交易环节。珠三角地区也凭借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地理临近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大量承接港澳转出的制造业。这样粤港澳之间就形成了在制造业领域的“前店后厂”式跨境生产与服务的产业分工体系。

1984 年香港制造业占比为 24.3%,1989 年下降为 19.3%,1994 年继续下降为9.2%,到 2000 年已减少至 5.9%。这种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合作不仅造就就珠三角“世界工厂”,而且也成功实现了香港的功能置换,使香港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心转变成为国际金融和商贸服务中心。

第二阶段(2003 年—2016 年):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产业横向整合

以我国加入 WTO 为标志,内地市场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经过了 20 多年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成功走向工业经济,并面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的转变。2003 年签署的 CEPA 开创了内地与港澳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开展制度性合作的新篇章。广东紧紧抓住 CEPA 和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契机,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重大合作平台、跨境基建项目等重点建设,粤港服务贸易年均增长 20%。

2016 年,粤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特别是 2008 年签署的CEPA 补充协议五,国家批准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 13 个领域 25 项政策措施在广东先行先试,开启了率先探索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新尝试,再次为粤港澳深度合作和扩大开放注入了新动力。此次签署的新协议,意味着粤港、粤澳将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第三阶段(2017 年—):以湾区经济为载体共同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

以 2017 年 3 月 5 日,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标志,粤港澳合作进入世界级湾区经济共建时代。经济层面,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建立开放、共同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减少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经贸壁垒,促进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成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畅通、最活跃的地区。社会层面,大湾区各市在社会、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逐步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使湾区内全体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最高、文明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最完善的区域。在对外层面,港澳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带动 珠三角 9 城市进一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与港澳接轨、与世界接轨,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全球金融、贸易、服务、高科技、制造业中心,成为我国走进世界、联系世界的最便捷连接地带。

(来源南方新型智库)

一分钟速览湾区发展历程

2005年,广东省政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明确划分“粤港澳跨界合作发展地区”。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湾区发展计划”。2010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制定《环珠三角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2015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2018年3月,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队赴广东考察,为落实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做准备。2018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2019年1月,香港特首郑月娥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获批准,预计将于2019年2月21日或在3月5日两会前公布。(来源腾讯房产深圳站)06解读粤港澳大湾区

根据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先生的观点,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

从地区发展上看:

港澳因素以及粤港澳的合作对于广东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意义。过去的发展经验表明,它是撬动广东开放和改革的一个杠杆,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今天,它可以成为推进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支点,促进广东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的确,粤港澳合作不是新概念,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应该说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这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新使命。

从经济发展上看: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总结一下湾区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譬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从国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入调整期,这对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冲击极大,需要重新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国内来看,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正是在国际国内的双重需求和挑战下,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和期待。

湾区小广告时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深圳再度成了关注焦点。而广深港高铁的开通,以深圳北站为核心的龙华地位不言而喻。

深圳北站旁边的红山片区可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中的核心,当下在售新盘所剩无几。龙光·玖钻作为深圳北站商务区首发之作,是片区目前在售的稀缺综合体,建面约80万平,包含高端写字楼、公寓、星级酒店和约10万平商业。

值得一提是,目前05地块的商铺和公寓已经是准现楼销售,建面约31-133㎡,单价5字头起。而项目最为优质的09地块收官之作已新品发售,这也是红山片区唯一在售的高端写字楼及办公单位,建面约39-2000㎡,单价4字头起。


· 


作者:南方楼事链接: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相关阅读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电话:83592095(新房广告业务)/ 83592095(二手房业务)/ 83680819(地图业务)/ 83468529(家居装修业务)

18320887519(保障房业务)/ 83591626(城市更新业务)/ 25327824(品牌合作)/ 83684400(其他)

传真:83680527   

法务部 座机:0755-83684400 邮箱:yituzx@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66号泰然立城A座12-14楼

深圳市咚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090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0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手机找房服务APP

手机找房服务APP

咚咚找房公众号

咚咚找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