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地产头条-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深圳[切换]

首页> 咚咚地产头条> 资讯 > 正文

14号线东延有戏了,惠州官宣:支持深圳地铁延伸!万字方案发布

惠州楼市大事 发布时间:2021.05.07 17:02:56
浏览:65094

据南方+消息,近日,惠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全文1.2万多字,共35条。方案中要点:


● 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合作,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 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开工,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 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与东莞松山湖,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龙门县、博罗县与广州增城区、从化区的规划对接。


● 推动对接广州(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前海)和香港的“三横”交通轴线相关工作。


● 发挥驻广州、深圳等招商机构窗口和桥梁作用,主动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


● 大力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在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异地孵化器。


14号线东延有戏了,惠州官宣:支持深圳地铁延伸!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推动对接广州(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前海)和香港的“三横”交通轴线相关工作,尽快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的“一竖”交通轴线。同时,大力推进惠州干线机场建设,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方案还明确,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开工,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实际上,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到“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


这意味着,随着都市圈建设以及惠州常住人口增长,除了赣深高铁、深惠城际等,深圳地铁延伸至惠州未来将成为现实。


与深圳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


此次出台的万字行动方案,正是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重大举措。其中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将影响甚至决定惠州未来发展走向。


根据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定位,惠州将推动实现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与深圳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更加紧密高效。


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高端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品质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撑。


指标落实情况纳入考核


在产业规划对接方面,惠州将建立与“双区”城市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产业衔接机制,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市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与广州的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


方案还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在保护好环境前提下,引进有影响力的大型文旅综合项目;参与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争取开通深惠汕海上客运航线,争取开通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引人关注的是,惠州还把融入“双区”建设相关工作纳入考核。行动方案明确,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重点任务、主要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同时,强化追责问责,严肃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


方案摘要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明确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目标定位


(一)重要意义


惠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深入落实省委对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目标要求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


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积极参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合作,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三)工作原则


——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坚持扩大开放,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驱动,优势互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四)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利用我市区位、空间、产业、生态等优势,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加强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衔接,在区域规划上加强接合,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协同,在产业发展上承接辐射,在创新创业上学习借鉴,在城市建设上对标提升,推动实现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与深圳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更加紧密高效,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绿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要板块、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高端绿色农副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品质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撑。


二、加强与周边城市空间及产业规划对接,发挥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


(五)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加强惠阳区与深圳龙岗区、坪山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与东莞松山湖,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坪山区、大鹏新区,惠东县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龙门县、博罗县与广州增城区、从化区的规划对接,促进与广州、深圳、东莞接合片区规划接合。


(六)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扎实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建设,加快“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设,推动对接广州(知识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前海)和香港的“三横”交通轴线相关工作,尽快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的“一竖”交通轴线。配套规划建设“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网,织密高速公路网。


(七)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建立与“双区”城市合理分工、高效协同的产业衔接机制,重点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市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与广州的装备制造、超高清视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对接,促进形成跨区域产业集群生态圈。


三、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产业外溢,加快聚集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八)高水平建设“3+7”工业园区。做精做深石化新材料产业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大湾区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将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打造成大湾区产业升级协同区。


(九)打造世界级绿色能源石化产业基地。对标荷兰鹿特丹、新加坡裕廊等世界一流园区,全面提升大亚湾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恒力(惠州)PTA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中下游产业。加快大湾区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十)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协同广州、深圳、东莞在超高清视频显示、基础性面板、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检测装备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实施稳链强链控链行动,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支持 TCL、德赛、伯恩、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十一)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科研创新、创意设计、商业管理等领域合作,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相关奖补扶持政策,推进央企在惠设立南方区域总部。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的聚集,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加强与深交所、港交所、港澳有关中介机构合作,鼓励我市企业用好资本市场。


(十二)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依托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先进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壮大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我市海洋经济。大力引进和培育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北斗导航、光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精密机械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集群。


(十三)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对标大湾区先进城市,研究出台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对现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帮助其转化创新成果、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市场空间,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十四)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质量建设环西湖、环罗浮山一南昆山及惠州湾重大文旅平台,培育大湾区文旅产业新龙头,共同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十五)加大力度实施精准招商。发挥驻广州、深圳等招商机构窗口和桥梁作用,主动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同时加大对香港、澳门招商力度,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高端产业到惠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十六)建设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充分发挥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发展优势,强化粤港澳合作元素,积极引进粤港澳高端资源开展产业合作发展。支持惠阳区依托伯恩智慧互联科技园,积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争取列入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合作平台。


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惠州贡献


(十七)积极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同位素放药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谋划同位素研发平台、高能量密度研究平台建设,加强核能科学与技术研究。


(十八)打造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建设,高水平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惠州绿色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并发挥其科技引领作用。


(十九)建设创新资源产业化集聚地。大力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在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异地孵化器,探索孵化器建设用房用地新模式,鼓励支持广州、深圳孵化器运营管理公司来惠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十)提升党政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增强广大干部学习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的意识和能力,深化拓展东江干部学院与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互设教学基地、共享师资课程资源、加强培训项目合作,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素养。


五、对标大湾区先进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打造大湾区品质城市


(二十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支撑作用。对标大湾区先进城市,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严肃性、约束性和透明度。加快构建全域全周期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分层分级分类管理,严格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建立规范化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逐层传导落实。


(二十二)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围绕主导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吸纳产业人口。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经验和做法,聚焦“2+1”产业所需,深入实施“‘惠’聚优才行动计划”,制定“1+N”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人才高地。


(二十三)合作推动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合作,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参与“双区”文化共建共享。


(二十四)共树大湾区文明形象。支持大湾区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赛事,联动深圳办好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二十五)高质量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惠港澳合作平台。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港澳青年到惠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构筑港澳青年在惠创新创业生态圈。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屏障


(二十六)协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保护好东江、西枝江水源水质安全,积极申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参与构建大湾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二十七)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与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二十八)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独具岭东乡村文化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等生态型旅游项目,培育山水相融、品质精美、管理规范的民宿精品,打造大湾区的“生态游乐园”。


七、借鉴复制“双区”改革成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十九)复制推广“双区”先进城市改革经验。全面对标“双区”先进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经验,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化建设,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十)加强与“双区”先进城市协同开放。立足大湾区、面向全球,特别是利用好港澳、海外惠籍人士人脉商脉资源,吸引更多优质投资来惠。依托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平台,探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


(三十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惠州在大湾区中连接粤东、闽赣门户枢纽作用和空间广阔优势,畅通内地与大湾区之间经济要素双向流通,为内地企业到大湾区发展提供空间。发挥惠州滨海区位和对外贸易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 RCEP成员国经济贸易联系,深化经贸合作,打造大湾区高端农副产品、石油等大宗货物以及工业制成品贸易集散地。


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三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市县(区)联动、分工协作、分层协调的高效运作机制,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要明确各自具体职责和分工,细化推进时间,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十三)强化结果导向。实施分类考核,加强刚性约束,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将重点任务、主要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三十四)强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分级协调、年度计划、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追责问责,严肃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切实维护制度权威性。


(三十五)营造奋勇争先良好氛围。树立“比学赶超”意识,各县(区)各部门要科学选定赶超目标对象,学先进、补短板、强优势、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共识,激发全社会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惠州牛浩思已开通微信号,马上关注,获取惠湾楼市一手资讯与动态,解答您的临深置业疑问,还可提供专业陪同看房、团购优惠购房等服务。



惠州 独家视角

分享:

相关阅读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电话:83592095(新房广告业务)/ 83592095(二手房业务)/ 83680819(地图业务)/ 83468529(家居装修业务)

18320887519(保障房业务)/ 83591626(城市更新业务)/ 25327824(品牌合作)/ 83684400(其他)

传真:83680527   

法务部 座机:0755-83684400 邮箱:yituzx@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66号泰然立城A座12-14楼

深圳市咚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090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0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手机找房服务APP

手机找房服务APP

咚咚找房公众号

咚咚找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