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流量最大的事无疑是顶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当我看到80高龄的任正非都出现的时候,真的很感慨,老人家多年来一直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脸,这次出来,也算破例了。而40岁的梁文锋和35岁的王兴兴则代表着风头正劲的科技新生代,让我们有了一种活生生的对未来的希望感。
其实,这种顶格的民营座谈会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次来的民营企业家们的份量的确大了点,可以想见,高层对民营企业有多期待。这很简单,那个著名的关于民营经济的“56789”的数字组合早已印证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座谈会很重要,但我更关注的还是民营企业这些年来面临的诸多困局是不是真正能够通过这种座谈会再加上一直以来投放的若干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得到合理有效的化解。说起民营企业的困局,真的是太复杂,有多种表现,也有多种原因,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一个座谈会都能解决掉,但至少要能给全国的民营企业传达出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给它们以很大的信心,我想这个目标应该是有的。
我从众多的民营企业困局中筛选出十个有代表性的困局:
困局1:战略缺失问题。
很多民企在发展中看似有一些目标,但是在所有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战略目标,这是关乎民企长期发展的定海神针。然而,太多的中小微们其实只是埋头拉车,不怎么认路和问路,就是缺乏有关企业长期发展的更大更高的一种战略考量。它们的领班人会说,什么战略不战略的,我能以一个业务养活好这几十口、几百口人已经很了不得啦,哪里管的了那么多。然而,这些民企常常是加班加点、无比辛劳地最后把自己干跨了,致死不明白是战略缺失的过。
困局2:公平问题。
从国家给出的大道理看,国有、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但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很多领域,很难做到一视同仁。除去那些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需要国企担当外,在很多市场化产业领域,尤其在一些市场发育程度偏低的地区,很多民企,特别是中小微,很难公平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很难获得公平对待。部分地方对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们存在明显的排挤甚至打压,还有那些“远洋捕捞”之类的事,多数都是民企在遭殃。
困局3:融资难问题。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想得到国有银行的贷款,那资格审查都更加严格,总觉得那些中小微“还不了”;资本市场对其也不太友好,门槛偏高。结果就是,该拿钱的民营们就是难拿到,而国有们或民营尖子生们则有“授信”保障,中国的商业银行真的很懂如何赚钱:不能把钱随便给了那些很可能“还不了”的民营们。最后逼得一些中小微们冒险去博“高利贷”之类,其后果大体上我们可以想到了。
困局4:弱管理问题。
企业经营,有外部条件,如营商环境、供需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等等,但能不能把一个企业经营好,更关键的是内部条件,比如股权关系,比如经营管理问题。如果经营管理到位,就能疏通供需,让产业链供应链活跃起来。可惜的是,太多的民企表现出来的就是管理不善,硬生生地把一个看似还不错的企业让三流的运营管理者给管坏了,管死了。
困局5:弱兜底问题。
国有企业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在遇到困难时,至少还有一个国资委可以兜底,而民营企业只有自己给自己“兜底”,没有人管自己。这意味着,民企在市场运营中的风险系数更大,一个浪打过来,可能就被“淹没”了,连个救生圈都找不着。
困局6:缺人才问题。
都说民营企业是就业主赛道,这话不假,全国民营企业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但那可是“人口”,是帮助政府化解就业问题的,而不是能帮助企业有更大发展前途的香饽饽“人才”。民企尤其是中小微恰恰在招募人才方面有先天缺陷,那些人才们也看不中它们啊,都是往国有或大型民企里面跑。想想看,缺人才的民企们如何与国有或大厂们长期同台竞争并取得成功?
困局7:转升难问题。
我们的确看到了不少民企由小到大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连大名鼎鼎的华为最初也是任正非怀揣2万元起家的小民企,也是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这些高能民企不过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一路艰难,无法得到转型升级的机会,更有很多民企走着走着就没了,有的想“没”都难,因为欠了银行一屁股债,银行哪能能让你轻轻松松溜了?
困局8:腾挪难问题。
都说“船小好调头”,可是对于中小微民企来说,它们在市场操作中可供腾挪的空间和能力其实实在有限,说到底还是一个资金问题,缺钱的背景下,它们输不起,它们连押注一次棋局的钱都不够,更无法以更多的钱去换个赛道,转个身形,稍不留神,经营失败亏损,里子面子都赔光,哪里有资金供它们回旋或腾挪?
困局9:守则问题。
中国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现实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不守规则或违规违法的事情,但相比之下,民企违规违法、不守规则的事可能更多更复杂。这很好理解,国企距离制定规则的国家或政府主体更近,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使得国企对守则这个事更容易当回事,它们也不需要依赖大量违规或失则来维持常态运营,但中国的民企就不同了,由于它们距离规则制定者距离偏远,同时它们在规则框架内受到挤迫可能性更高,在腾挪空间有限或可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背景下,大量的民企特别是那种家族式的小民企就可能采取多种对策来规避规则的管束或挤迫,从而出现大量违规违法或不守规则的问题。这里面既有企业制度问题,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
困局10:信心问题。
这几年经济困难时期,国有、民营都日子不好过,但显然民企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民企的信心问题也更大。信心不足,信心漂移,信心丢失,信心死去,什么表现都有。其实,盘点一下,不少民企最后真的不是因为手里没活、没钱、没市场而垮掉的,而是因为没信心而垮掉的。如何巩固和提振民企信心?除了座谈会,当然还要有更多的来自国家宽松体制、扶持政策、关怀措施等等干货,给到民企,这个不能打马虎眼,走过场,糊弄人,民企可以没信心,但它们不会没想法和没判断。
当然,民企的困局远不止上面这些,这里实在不能一一例举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昨天的顶格座谈会不是邀请那些顶格大佬们,而是邀请到一些真正的没名没姓的中小微民企代表,那会是一种什么态势呢?因为我在上面讲到的那些民企的困局,昨天会场上的那些巨无霸民企大佬们,他们现在还会有那些基础性的困局吗?当然,它们也有它们作为巨无霸民企的特殊困局,但那些困局和千千万万个普通民企面对的困局实在不在一个层面上,比如,马化腾的困局可能是,游戏产品卖得太旺了,遭遇太多中小学家长的投诉,抱怨腾讯游戏把他们家的孩子耽误了;梁文锋的困局可能是,如何既能体体面面参加国际会议,又不被美国人无理扣押,重复孟晚舟式的遭遇。从这个角度看,这些超级民企的大佬们参加座谈会,他们又如何能在宏观经济困难的当下,真正代表千千万万个被诸多困局困扰的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们向国家高层切切实实反映底层民企们的困难并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化解政策和措施呢?这实在是一个弯弯绕、饶了多年也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好了,说了一大堆有关民企的困局,关键问题当然不在“说”,而在“做”,就是如何才能真正实效性地化解这些困局,毕竟,顶格座谈会开了,还是让我们报以应有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