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竟换来一张假的深圳人才房“房票”?
近日,深圳一起人才房骗局被曝光,购房者本欲借助“特殊渠道”实现安居梦想,却不料陷入精心设计的陷阱,最终房财两失。
这起案件共有46名购房客联合报案,不少人被骗取超百万元,涉案总金额超亿元。
图源:网络
据了解,购房客杨欣欣(化名)经人介绍,结识了中益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员。
该公司利用“深圳市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单位”的身份,宣称拥有办理人才证书的特殊渠道以及优质人才房房源,有办法让其用5-6折买人才房。
杨欣欣信以为真,缴纳了150万后“被认定”为深圳市后备级人才。
结果,2024年年底,杨欣欣等待选房通知时,发现房子“消失”,人才证书极可能是假的,于是今年1月在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派出所报警。
事后,深圳市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公告称,从未开展相关事务,并罢免涉事会长职务、开除涉事公司会员资格。
如今,该案件已立案并移交检察院,公司负责人黄立已被采取强制措施,但钱财却难以追回。
150万的“人才房梦碎”
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随着该案件的深入调查,这场骗局的操作模式也被曝光,不得不说环环相扣,很容易就让人信以为真。
一、利用政策信息差,虚构“特殊渠道”
涉事公司中益控股,宣称能通过“特殊渠道”办理人才证书、获取优质人才房房源,主要还是利用购房者对人才房政策的不了解,同时打着深圳市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会长单位的旗号,削弱购房者的警惕。
杨欣欣一开始也对此心存疑虑,但在去年3月和家人前往对方办公现场,看到这一“官方背景”展示,心里便开始松动。
对方也强调,其是促进会下面的承办公司,也和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签约了,主要就是做人才认证的。
二、“包装”人才资格,伪造资质漏洞
2024年3月,深圳南山区科技园某写字楼内,杨欣欣(化名)第三次见到中益控股业务员。
对方递来的《深圳市后备级人才认定材料清单》上,“大专学历即可申请”的条款让她心跳加速。
正常流程中,深圳后备级人才需在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如获得省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或担任国家级项目负责人。
但业务员轻描淡写地表示:“我们有特殊渠道,大中专学历,一般包装成非遗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高层次的人才,买专利、找枪手代写论文也能搞定。”
并且承诺交付资金后,1个月左右可查询证书,6-8个月完成办理。
当然,或许是鉴于心虚,业务员也表示包装资格,因为有点“灰色”,因此还需要保密。
此前,杨欣欣也在中益控股电脑上看到电子版人才证书,但自己查时却查不到。
业务员解释:“这需要内部网络”。直到案发,她才发现所谓证书竟是PS伪造。
而所谓的特殊渠道,其实就是中益控股通过“虚构劳动关系+伪造社保记录+PS证书”的组合拳,将普通购房者包装成“高端人才”。
三、虚假房源的“致命诱惑”
当然,单单就人才证书,还不如以完全打消购房客的疑虑。
为了取信购房者,业务员甚至带他们“实地考察”空置房源。
据了解,业务员曾信誓旦旦:“我们和住建局有内部合作,深圳湾1号、华润城等豪宅项目都有保留人才房,单价5.5万/㎡,市场价可是15万!”
图源:网络
她展示的房源清单显示,南山区某楼盘120㎡户型总价仅660万,而同期链家数据显示该小区二手房均价达11.8万/㎡。
众所周知,按照深圳政策,人才房面积严格限制在90㎡以下,且购买满十年方可交易。
但中益控股却伪造《深圳市人才住房房源清单》,将普通商品房和别墅标注为“政府预留的内部指标”,并搭配内部文件增强可信度。
对方还宣称:“要什么小区的房子,他们能帮忙搞到人才指标”。
即只要办了人才证书,一些不是人才房的也可以低价买到。且房产证直接办红本,随时能卖。
杨欣欣心仪的100㎡房源,与周边二手房房价就有5.5万/平的价差,这也使其无法抗拒。
当然,在上面各种操作中,打消购房客怀疑的最重要一步,便是有官方背书的“障眼法”。
在深圳市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会共用办公场地,前台悬挂两块招牌,业务员张口闭口“我们是促进会合作单位”,甚至带客户参观“官方认证”的办公环境,实则是临时租的场地,让购房者误以为其具备官方背景。
另外,宣称与住建局、人社局有“内部合作”,甚至伪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协议,通过模糊政府机构名称降低警惕性。
“资金收割术”
环环相扣的
据购房客表示,办证与买房绑定,首笔款项高达房款总额30%-50%,美其名曰“包含办证费用”。
很多人办了证之后其实就很难不继续下去了,而接下来等待购房客的就是连环套吸金。
一方面是首付分期的“甜蜜陷阱”。
杨欣欣需先支付房款的30%(约200万)作为“办证费+定金”,剩余70%由中益控股垫资,利息3%。
但合同条款暗藏玄机:若6个月内未完成网签,200万将作为违约金没收。
且在实际操作中,垫资款并未用于购房,而是通过13层转账流入境外账户,形成“资金池”。
另一方面是房抵贷的“死亡循环”。
业务员承诺,购房后可通过房产抵押贷款偿还垫资款。
但实际操作中,银行评估价仅为合同价的50%,购房者需自行补足差额,最终陷入“以贷养贷”深渊。
且伪造《银行贷款审批函》,诱导购房客签署空白文件,后续擅自提高贷款利率或延长还款期限。
到了履约阶段,对方会以“住建局系统升级”、“房源指标调整”等理由拖延网签。
值得一提的是,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益控股实控人张国聪变更为国投国际,持股比例从90%骤降至0.01%,完成风险转移。
2025年1月,负责人黄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公司迅速注销,办公场地人去楼空,仅追回12%涉案资金。
骗局曝光,但房财两空
普通人该如何防范?
中益控股骗局虽已被曝光,但购房客注定是房财两空了。
对于人才房诈骗,其实也不算个例,近几年还是有不少人上当。
例如2023年11月初,深圳龙华区龙城所辖区,有市民被虚构“暗箱操作购买人才房”诱骗,将几十万转入对方账户。
在抖音平台上,也曾流传深圳湾某豪宅项目骗局,骗子宣传该项目有“内部保留人才房”交纳“喝茶费”后可半价购房。
很多人被“低价购入豪宅”的诱惑吸引,最终骗子失联,众多购房客血本无归。
这些案例中,骗子惯用“特殊渠道”“内部指标”话术,利用购房客对政策的不理解以及贪便宜心理,屡屡得手。
那么,购房客该如何避免人才房陷阱?
1. 核实渠道,拒绝“特殊”:人才房等政策房申请,务必通过政府官方渠道了解标准与流程,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关系”。
警惕“零门槛办理”“低价购房”“快速办证”等宣传,真正的人才房需满足严格的申请条件。
2. 了解政策,避免盲从:充分研究房产政策细节,如人才房面积限制、交易规则等,不被明显违背政策的“承诺”迷惑。
通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官网”或“i深圳”APP查询人才房房源信息。
3. 警惕低价诱惑,理性判断:低于市场价过多的“优惠”,极可能是陷阱。涉及大额资金支出,务必保持清醒,多方核实。
坚持将款项转入政府监管账户,拒绝支付至个人账户或第三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