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攫取更多租金收益,部分二房东将房间改造成“房中房”出租,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已屡见不鲜。
然而,对于小区业主而言,“房中房”却如鲠在喉。
“房中房”通常是将原有房屋分割成多个狭小单间,居住人群密集,且存在违建改造、用电、消防等安全隐患,堪称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定时炸弹”。
以深圳为例,许多刚毕业来深打拼的年轻人,都曾租住过这类房屋。
一套房经二房东改造后,分隔出多个独立房间,每个单间月租金在1000 - 2000元不等。
对于租客来说,租金便宜,且其周边生活配套便利,所以很受青睐。
01
4月23日,南都(深圳大件事)报道了一则群租房改造新闻再次引发大家对城市“房中房”的关注。
深圳一个1980年代的老小区内,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竟被二房东改造成8个独立房间出租;每套房每月租1000多块钱,还非常抢手。
然而,在记者的拍摄中,走进被改造的房屋,里面的场景令人忧心。
狭窄的通道两侧门挨着门,原本宽敞的客厅与卧室被简易隔断墙分割得支离破碎,每个狭小空间仅能容纳一张床和简单生活用品。
每户单间门框上面装着电表和电闸,部分路由器的布线凌乱,转角处除了3扇紧闭的房门,还有两个干粉灭火器被随意放在地上,红色瓶身上积着厚厚的油污……
图源:南都(深圳大件事)
事实上,“房中房”并非个例,在老旧小区更为普遍。
如位于罗湖的红群楼小区,该小区楼龄已达43年,早年因大量使用海砂建房,经过多年风吹雨打,房屋早已老化。
然而,红群楼“房中房”违建加建的情况却愈演愈烈,让本就脆弱的房屋安全隐患再次升级。
去年7月,多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上投诉二房东违规加建洗手间,将原本“3房1厅1卫”的房子,改成“6房5卫”的“房中房”对外出租。
这种违建加建情况屡禁不止,让居民苦不堪言。
在罗湖区和福田区的发文中,曾有过拆除“房中房”的公告,而且还不止一例。
如福田华富街道,2024年对外公布的数据,是整治40套“房中房”。
截图: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办事处
02
“房中房”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高租压力下,群租成为部分低收入群体的无奈选择。
在深圳“原关内”,即便这样狭小的“格子间”依然很抢手,根本不愁租。
“房中房”交款方式灵活,可按月或按季度付款,入住者多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或外来务工人员。
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一线城市,“群租房”的比例甚至达到了租赁房屋总量的20%-30%,这一数字背后,是庞大的租房群体在城市中艰难的居住选择。
所以说,群租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对于二房东来说,一套房拿下来,改造的房间数量越多收租就越多,经过改造后,回收的租金可能是整租的一倍,也因此,二房东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在仅有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塞进更多的房间。
但对于小区的业主而言,自家小区内的“房中房”无疑是心中的一根刺,一个小区如果“房中房”较多,也意味着居住的人群更多,安全隐患不说,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影响。
对于业主来说,"房中房"就像城市里的隐形炸弹——不出事时无人问津,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畸形的租赁模式背后,是租客为省钱甘愿牺牲安全与舒适,房东为牟利肆意改造房屋的"双输"选择。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房中房”“群租房”如何投诉的讨论很多,但最终能够得到解决的却比较少。
如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对于群租房的定义是10平米一个人……
近日,有市民在人民网上留言,福田一房东把四十几年的危房改成了多间住房出租,且居住人员复杂作息时间不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希望贵部门尽快对这一违规行为展开调查,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
后街道办的回复表示,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第5条规定,“不改变建筑面积、总高度、层数、外立面,不影响建筑安全,且不涉及物权变动的既有房屋室内装修工程,像改变内部分隔、增设室内自动扶梯、室内电梯等;以及大型场馆内部为会议、展览等活动搭建的临时性建(构)筑物”这类情况,是可以不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03
可想而知,想要破解“房中房”这一难题并非易事。
不过好在,这几年,深圳也开始了对租房市场的监管。
如2024年3月份,深圳发布住房租赁新规,明确提出规范“二房东”需备案,住房租赁资金需进行监管;
其中就明确提出禁止将原始设计的房间再次分割改造为“房中房”对外出租等。
在整治让业主担忧的“房中房”问题上,至少已经看到了希望。
【娟子评房】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产曝料、信息分享欢迎加娟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