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泽平宏观展望 文:泽平宏观团队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1 9月经济金融数据呈现七大特征
三季度GDP放缓,生产和出口强势、内需疲弱,近两月反内卷边际改善物价。前三季度实际GDP累计同比5.2%。三季度当季GDP实际同比4.8%,较二季度下滑0.4个百分点;名义GDP同比3.7%,较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同比-1.1%。工业生产强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6.2%。三驾马车中出口表现亮眼、投资为负、消费放缓;物价偏弱,近两月反内卷改善PPI;前三季度,出口累计同比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4.5%、固投-0.5%,CPI和PPI累计同比分别为-0.1%和-2.8%。
9月经济延续放缓趋势,具体看:
第一,工业生产大幅增加,上中游增速好于下游。原因是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反内卷和生产季节性上升。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上大幅上涨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0.4%大幅上升为3.8%。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高技术产业同比10.3%,较上月增加1.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上游采矿业受益于价格预期好转加强企业生产意愿,中游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技术进步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加快,下游节日刚需拉动食品制造,消费疲软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制约酒饮纺织。
第二,投资跌势延续,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降幅扩大、狭义基建投资降幅略有缩窄。前9月固投同比增速转负,为-0.5%;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1%,较上月持平。楼市和土地成交持续降温,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21.3%,较8月降幅扩大1.8个百分点。狭义基建(不含电力)同比-4.6%,较8月回升1.2个百分点,降幅略有缩窄,此前表现较优的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速转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较8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三月同比增速为负,“反内卷”与贸易相关领域持续放缓。
第三,消费增速持续放缓,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效应减弱。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0.2%,弱于季节性。原因有三点,分别是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减弱、中秋错位、收入增速放缓。具体看,一是,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电、家具、通讯类零售增速持续放缓,限额以上零售中,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文化办公类同比分别为16.2%、3.3%、16.2%、6.2%,较上月变动8.9、-11.0、-2.4、-8.0个百分点;二是去年9月为中秋,基数较高;三是收入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5.2%,较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均有下降。第四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于9月底下达,有望支持10月消费。
第四,出口增速大幅回升,是三驾马车的拉动项。原因是去年低基数和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9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3%,较上月增加3.9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5.3%,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7.4%,较上月大幅增加6.1个百分点,创2024年二季度以来新高。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强、劳动密集型产品降幅收窄、稀土出口量少价增。分国别看,对美出口增速收窄,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持续高增。
第五,物价整体偏弱,近两月受反内卷带动略有改善。需求不足拖累CPI同比增速连续两月为负,9月CPI同比-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低基数;两年复合0,较上月略有下降。反内卷带动PPI连续两月改善,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和煤炭产业以及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产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第六,社融增速下滑,居民存款搬家。9月社融存量同比8.7%,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当月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约2297亿元,主要是去年政府债高增形成的高基数。今年政府债券仍在高位但同比少增,前置发行使当月拉动弱化;政府债净融资新增11866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新增居民存款29600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00亿元,但我们不认为是居民存款搬家中断,一是季度末银行存款冲量,非银存款向居民企业转移;二是去年924后入市高峰,导致高基数。
第七,后续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关税存在不确定性。近期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技术出口管制升级,中国扩大稀土等关键物项及技术出口管制,中美经贸团队将于本周在马来西亚会面。二是外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走强,为逆周期调节创造条件。市场预期10月底美联储降息25bp。三是政策效应边际减弱,近期已有增量政策。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支持力度边际减弱;近期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开始投放,有望支撑基建投资;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支持化债、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和扩大有效投资,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四是去年“924”一揽子政策推高四季度经济基数。为实现今年同期平稳增长,政策需进一步加力。
中国经济潜力大,只要全力拼经济,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则东升西降和信心牛可期。三大抓手是全力拼经济、住房收储保障银行和新基建,具体有八大措施:一是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加快财政支出力度,扩张各类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使用范围,兜底民生,大力度化债,为企业纾困;二是持续多轮降息降准,扩大再贷款投放,尤其是重点推动利率工具的下调与流动性的前瞻性投放;三是提振消费,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四是从稳住楼市升级到提振楼市,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保障银行收储;五是鼓励生育,投放3–5万亿元生育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六是主动提升汇率机制灵活性与本币结算比重,以提升整体抗冲击能力;七是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八是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相关举措,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9月具体数据指标如下:
三季度实际GDP同比4.8%,二季度5.2%;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5%,8月同比5.2%;
9月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7.1%,8月同比-7.1%;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8月同比3.4%;
9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当月同比-4.6%,8月同比-5.9%;
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21.3%,8月同比-19.5%;
9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10.5%,8月同比-10.6%;
9月房地产销售金额同比-11.8%,8月同比-14.0%;
9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1.9%,8月同比-1.3%;
9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8.3%,8月同比4.3%;9月进口(以美元计)同比7.4%,8月同比1.2%;
9月M2同比8.4%,8月同比8.8%;
9月社融同比8.7%,8月同比8.8%;
9月CPI同比-0.3%,8月同比-0.4%;
9月PPI同比-2.3%,8月同比-2.9%。
2 工业生产增速回升,上中游增速好于下游
工业生产增速回升,与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反内卷和季节性回升有关。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上大幅上涨1.3个百分点;环比0.6%,强于季节性。8月,规模以上工企产销率为96.7%,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同比由-0.1%提高为0.6%;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0.4%大幅上升为3.8%。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和制造业生产增速加快,电燃水生产增速下降。9月,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为6.4%、7.3%和0.6%,较上月变动1.3、1.6和-1.8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上中游生产增速好于下游。上游采矿和中游工业原料增速提高,机电类增速延续高增;下游必需消费稳健增长,可选消费与纺织业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上游受益于价格预期好转加强企业生产意愿,中游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加快,下游节日刚需拉动食品制造,消费疲软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制约酒饮纺织。具体来看:
一是,上中游中,石化、煤炭、有色金属生产增速较高。9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分别为8.9%、6.4%、9.0%、8.4%,较上月变动4.2、1.3、1.4和-0.7个百分点。
二是,中游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与出口一致。9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高技术产业同比10.3%,较上月增加1.0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同比分别为9.3%、5.4%、7.9%、11.3%、10.3%、16.0%,较上月变动2.0、1.4、-1.9、1.4、-1.7、7.6个百分点
三是,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增速分化,必需消费稳健增长,可选消费与纺织业动力不足。节日刚需拉动食品制造,消费疲软制约酒饮纺织;9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同比分别为6.0%和6.5%,较上月增加1.3和4.5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同比分别为0.8%和2.2%,较上月增加3.2和0.7个百分点。
服务生产增速较为平稳。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5.6%,与上月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2.8%、7.8%、8.7%,较上月变动0.7、0.4、-0.5个百分点。
3 投资放缓,三大投资当月增速均负
固投增速跌势延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均为负。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1%,较上月持平;1-9月投资名义累计增速转负,同比增长-0.5%,较1-8月下滑1.0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0%。
4 楼市土地市场降温,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
房地产成交仍低迷,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从去年“926”到今年5月降息,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核心城市以价换量,但大部分三四线楼市有价无市,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10.5%和-11.8%,较8月降幅缩窄0.1和2.2个百分点,但仍低迷。9月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3%、-0.4%、-0.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1.0%、-0.7%、-0.6%。
房企资金到位情况仍维持两位数负增,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资金降幅缩窄。9月房企开发资金到位同比-11.5%,较8月降幅缩窄0.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增速分别为-14.6%、-12.1%、-8.6%和-11.5%,除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到位增速外,其余各项资金降幅均缩窄。
土地市场持续降温,虽竣工加快,地产投资降幅仍扩大。房企投资保持审慎态度“控量提质”,土地市场持续降温,“量缩价跌”,根据中指院数据,9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3.3%,土地出让金同比-8.8%;300城宅地平均溢价率降至3.8%,是今年月度最低水平。建安投资方面,新开工增速降幅缩窄,竣工加快,9月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同比-14.4%和1.5%,分别较9月回升5.9和22.9个百分点。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21.3%,较8月降幅扩大1.8个百分点。
2025年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一年,政策仍需加码,应从被动放开转向全面主动提振。多数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仍处高位,居民购买力、信心存在不足,政策边际效应递减。6月13日,国常会提出,“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7月14-15日,统计局表示“要以更大力度来推进房地产止跌回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5 基建仍弱,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速转负
广义基建投资继续走弱,狭义基建投资降幅缩窄,此前表现较优的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速转负。9月广义基建和狭义基建(不含电力)同比分别增长-8.0%和-4.6%,分别较8月下降1.6和回升1.2个百分点。9月电热燃气行业投资同比-2.4%,较8月下滑6.5个百分点。9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4.6%和-14.6%,较上月降幅缩窄0.8和0.1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此前对于直接投向项目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较慢,压制基建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此前地方政府优先发行用于化债的专项债以及未披露“一案两书”、无明确投向项目的特殊新增专项债,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8月末,2025年2万亿元的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已发行完毕。中长期来看,传统基建的密度持续趋近饱和,基建项目的边际收益也在持续降低,以传统基建进行逆周期调节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四季度狭义基建有望发力。随着化债加快推进,有效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拖欠对应地方企业账款情况,改善当地消费投资内循环,四季度狭义基建有望发力;发改委7月已下达第三批“两重”项目清单,“两重”建设全年8000亿元额度、1459个项目全部落地,雅鲁藏布江工程开工等,广义基建仍有一定支撑。
6 制造业投资连续三月负增,内部结构分化加剧
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连续三个月为负,结构上内部分化加剧,消费品制造与“两新”相关行业较好,“反内卷”与贸易摩擦相关投资放缓。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较8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具体看:
一是,“反内卷”相关行业和部分贸易战相关行业投资放缓。9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为负。
二是,产业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相关制造业投资仍有韧性,拉动全部投资,但在持续透支后续投资空间。1-9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9月通用设备和铁路船舶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单月同比分别为1.6%和1.8%,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为13.3%,均快于制造业整体。1-9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速仍较快。1-9月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6.3%;1-9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3%、10.8%和11.2%,保持两位数增速。
预计后续制造业投资整体承压,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主要原因是贸易战、“反内卷”、行业利润分化、极端天气扰动、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透支未来等多重因素叠加。
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暂缓,但前期抢出口透支下半年出口、外需放缓、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等因素叠加,对出口企业利润与投资意愿有一定冲击;“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行,也对相关行业投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新质生产力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但在透支后续投资空间;工业企业利润整体有所回升,行业分化,9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5%,由负转正,企业投资意愿受利润影响走向分化。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7 消费增速下滑,以旧换新支持效应减弱
消费增速持续下滑,环比弱于季节性。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0.2%,弱于季节性。
其中,餐饮收入大幅下滑。9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同比分别为3.3%和0.9%,较上月下降0.3和1.2个百分点。饮料、烟酒类零售增速较低。9月限额以上零售中,饮料烟酒零售同比-0.8%和2.3%,较上月变动-3.6和3.9个百分点;两年复合-0.8%和0.4%,较上月变动-3.5和0.1个百分点。
增速下滑与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减弱、中秋错位、收入增速放缓三因素有关:
一是,政策效应退坡,以旧换新支持的家电、家具、通讯类零售增速放缓。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90亿元于2025年9月底正式下达,而第三批金690亿元是7月底下达,补贴规模较上半年下降,且部分省市因本地额度提前用尽而出现暂停9月限额以上零售中,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文化办公、汽车类同比分别为16.2%、3.3%、16.2%、6.2%、1.6%,较上月变动8.9、-11.0、-2.4、-8.0、0.8个百分点。第四批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在9月底下达,有望支撑10月消费。
二是中秋错位,今年中秋节在10月,而去年在9月中旬、抬高基数。
三是,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5.2%,较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5.4%、 5.3%、1.7%、 5.3%,较上半年下降0.3、0、0.8和0.3个百分点。
8 出口增速大幅回升,与基数和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
出口增速回升,主因去年低基数和全球制造业景气回升;进口大增,增速创2024年二季度以来新高。9月,中国出口金额3285.7亿美元,较上月增加67.6亿美元;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3%,较上月增加3.9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5.3%,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减小,主要是进口增加;贸易顺差904.5亿美元,较上月减小亿美元;贸易差额同比10.6%,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进口金额2381.2亿美元,较上月大幅增加186.4亿美元;大宗及部分机电品进口改善;进口同比7.4%,较上月大幅增加6.1个百分点。
分国别看,对美出口增速收窄,对欧盟、东盟和非洲出口持续高增。9月,对美出口份额在我国出口比重为10.4%,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7.0%,降幅较上月收窄6.1个百分点。欧盟、东盟、非洲、印度在我国出口份额的比重分别为14.6%、16.3%、6.8%、3.6%;中国对欧盟、东盟、非洲、印度同比分别14.2%、15.6%、56.4%、14.4%,较上月变动3.8、-6.9、30.6、5.3个百分点。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较强、劳动密集型产品降幅收窄、稀土出口量少价增。机电产品、通用机械设备、集成电路、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2.6%、24.8%、32.7%、10.9%、5.2%、42.7%,较上月变动5.1、20.6、-0.1、-6.5、0.5、7.8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2.3%、6.4%、-8.0%、-13.3%,较上月增加2.6、5.0、2.1和3.8个百分点。9月,稀土出口金额同比97.1%,较上月增加62.5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同比-4.3%,较上月大幅下降27.0个百分点。
9 社融增速下滑,政府债高基数原因回落
社融增速持续下滑,政府债高基数原因回落。9月社融存量同比8.7%,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当月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少增约2297亿元。9月属传统投放旺月,今年同比略低与政府债净融资节奏前置、表内需求偏弱有关;央行9月通过MLF净投放约3000亿元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资金面总体宽松。结构上,表内信贷同比偏弱、票据显著多增,政府债净融资较上年同期回落,直接融资同比转强。
政府债净融资新增11866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年内政府债、尤其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再融资置换债发行前置,至9月中下旬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已接近九成、再融资专项置换债年度2万亿元额度完成度亦接近收官,使得9月当月对社融的同比拉动弱于去年。
信贷增速延续放缓,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少增,信用扩张动能依然不足。9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6.6%,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新增企业贷款12200亿元,同比少增2700亿元;新增居民贷款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1-9月新增居民贷款呈逐年下降之势,居民部门信心仍有待提振。
M2回落,M1持续回升,剪刀差继续收敛。9月M2同比增速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7.2%,较8月回升1.2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值。新增居民存款29600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00亿元。我们不认为是居民存款搬家中断,一是季度末银行存款冲量,非银存款向居民企业转移;二是去年924后入市高峰,导致高基数。
10 反内卷推动PPI同比连续两月改善
CPI同比涨幅连续两月为负,主要受猪油价格拖累,反映消费需求疲软。9月CPI同比-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低基数;两年复合0,较上月略有下降。CPI环比0.1%,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同比1.0%,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食品价格同比连续8个月负增、同比-4.4%,降幅较上月大幅扩大0.1个百分点;鲜菜、猪肉、蛋类价格同比分别为-13.7%、-17.0%、-11.9%,较上月变动1.5、-0.9、0.5个百分点。油价下降,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为-6.0%,降幅较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主因去年基数低;9月服务价格同比0.6%,同上月。
PPI连续两月改善,上游好于中下游,主因反内卷以及输入性因素。PPI环比摆脱连续9个月为负的情况,连续两月为0;同比连续两月降幅收窄。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反内卷”效果持续显现,黑色金属和煤炭产业以及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产业价格环比降幅收窄;输入性因素带动有色金属产业链价格大幅上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价格环比分别为2.5%和1.2%,较上月增加1.7和1.0个百分点。反内卷以及输入性因素对上游采矿和原材料行业环比改善明显,中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仍持续下跌。9月,工业购进价格环比涨幅(0.1%)高于出厂价格(0),PMI中出厂价-原材料购进价差同样扩大,显示需求不足以支撑成本传导,中下游企业盈利仍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