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尤其是去年伴随疯狂的楼市,商务公寓也火爆了一把。商务公寓是深圳楼市比较庞大的一个群体。说它是“群体”,意味着商务公寓并非简单的类别名称概念,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及风卷云涌的政策变动之下,是包装成同一类概念的不同产品。鉴别产品属性,是购置前的基本要求。
虽说趋势上看,商务公寓住宅化很明显,但离宜居还有诸多羁绊。
商务公寓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基金、企业用户以及富裕的个人投资者。那么,居家适合吗?从市面上的商务公寓来看,居住功能的确被强化,但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产品属性构成复杂,谨慎对待立户、学区需求
商务公寓种类繁多,土地性质,产权年限需厘清。有40年、50年及“不限购不限贷”的70年,俨然是普通住宅的年限。让人捉摸不定。由此带来纠葛不清的还有户口落户,学区申请,房屋用途,水电费标准,燃气入户与否等系列问题。
一般来说,商务公寓有别于普通住宅,产权年限为40年及50年,能做到70年而又避开限购限贷政策的商务公寓的确存在,不常见但不违规。
辨清商务公寓的产权,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查看土地用途。非居住类的商业性办公用地、工业用地等土地用途的商务公寓产权为40年或50年;目前政策下,不限购不限贷的70年产权商务公寓的土地用途为综合性用地(居住用地兼商业用地),产权统一以占大头(普通住宅)的年限报批。虽然土地用途决定其产权年限能达到*70年,但是房屋用途的限制(商务公寓),使得该类房源产品不具有普通住宅的属性,自然也不受限购令政策(仅针对住宅)的影响。
但这不能完全解释各种商务公寓连带的附属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及相关规定,商务公寓的房屋用途属于商业性大范畴内,燃气管道不入户(不能有明火),学区不得申请,水电费为商业标准计,甚至不能立户(户口挂靠)。
事实上,针对具体项目,这类信息都得区别对待。上有政策,下有闹剧。蛇口丽湾国际公寓土地用途是商业性办公用地,福田七街公馆的土地用途由于历史原因,更为模糊。但后来都能落户,并且能够顺利申请学区。
若有立户,学区需求的买家,二手房转手接盘时致电楼盘所属派出所和片区教育局,可能更为清晰明了,更有效。新盘项目则需向销售方反复确认,查土地用途等。
2、户型虽小,门槛不低
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地理位置优越,坐拥商贸、办公核心区,户型小总价低,不限购,拿来过渡不影响“房票”,不为日后换房面临7折首付头疼,而吸引自住买家。但事实上,这类产品的门槛不低,非入门级产品。
除以上提到的立户、学区问题有不适宜的情形外,还会存在以下诸多限制:
首先,商务公寓的贷款按揭政策不同于住宅,一般*首付5成,也有要求*6成,例如翡翠公寓。之于首次置业群体,市区内商务公寓的5成首付能够撬动龙华、坂田等区域的小三房住宅。相对来说,首付门槛较高。
在贷款的年限上,商务公寓属于商业项目,最长贷款年限仅为十年,甚至可能有些银行会以产权剩余年限过少而拒绝房贷。同时贷款利率在房贷优惠期内,也只能按照基准或者上浮利率贷款。
其次,持有成本相比普通住宅较高,包括管理费及水电费。商务公寓的管理费高端物业差价明显,近4倍差值。生活用水用电开支按照深圳商业物业用水用电收费标准计,约为住宅的1.4倍左右。
再次,一般情况下,商务公寓的日照标准和建筑间距不同于规范下的居住建筑,单体建筑容积率高,一层多户,公共空间除走廊,大堂外,仅此而已。房屋用途可商可用,人员较杂,单层流动性较大,从最基本的居住角度来说,不一定适合。
所以,商务公寓作为一种具备特殊属性的产品,多数由投资客支撑着,自住购房者万万不可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