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河套,西有前海,近两年来河套地区化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被称为“小前海”。前海我们耳熟能详,至于河套,在座的恐怕没几个人有概念。而对标前海的河套,自然而然地有了“小前海”的外号,那么河套是怎么对标前海的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科技创新平台,河套+福田保税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深港协同、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双向流动和高效聚合的最佳接合部,也是深圳与香港开创的继前海之后的第二个合作区。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深港合作平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范围为:河套+保税区,一共有4个规划地块,目前河套A、河套C和福田保税区均有明确的规划,而河套B与福保同是深港科创合作区的核心区,河套B如何规划目前是待定状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区域的规划和产业吧。
港方园区地块(河套A区),实际上也是属于深圳的地。因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了目前深港两地共同建设、管理的特殊形式,变成了试点深港合作及便利港人北上就业工作相关政策的最佳平台。
港方园区地块(河套A区)与皇岗口岸一河之隔。这个地块在去年的卫星图中还是一片空地,杂草丛生,不过目前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了。
港方园区的建设,深港两方实际上已经磋商多年,因管理问题未能解决,一直搁置。在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才终于迎来了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重大突破——《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双方决定,未来深港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建设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引导和聚集国内外优质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进驻园区,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
在深圳河北岸,河套C区(皇岗口岸)与福田保税区的改造。南华赤尾棚改旧改、皇岗口岸重建、一号通道改造、保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港开放创新中心和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多点开花、日夜兼程。
皇岗口岸争取2022年底前完成改造。重建后皇岗口岸占地面积8.7公顷,建筑面积40万㎡左右,设计通关能力按日常20万人次/天。查验模式按照“一地两检”进行设计,预留后期升级为“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的空间。
并计划引入深广中轴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和地铁20号线,预留港铁北环线支线接入条件。
皇岗口岸改造规划图: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连接深圳与香港,作为双方跨境接壤互联互通的合作区,在政府大力支持推动下,位于园区的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周边14 个卫星园区及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14 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主要包括水围国际社区、三星智能科技园、金龙国际时尚产业基地等。随着这些新项目的开工, 以合作区为核心,周边卫星园区联动发展的中心城区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这16 个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超过615 亿元,将新增约174 万㎡科研产业空间。
位于福保的五大新项目,其中包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量子研究中心和深港国际科技园。随着旧改工改工的推进,福保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高端的产业项目面世。
深港合作区内的两个重点项目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在建中。两个项目距离很近,位于今年即将开通的地铁3号线福保站周边,属于地铁口物业。周边目前有长富中心、福年广场、创凌通科技大厦、长平商务大厦等高端写字楼,是福保高端写字楼集中区域。
福田保税区是一个集写字楼、产业园、厂房和仓储为一体的产业空间。未来这里将会有很多“工改工”项目,工业厂房升级为高新技术聚集区正在成为现实。加上目前的轨道交通不断完善,地铁3号线、10号线延长线等,福保将不再是交通孤岛。
目前合作区开发建设整体进展迅速,已梳理产业空间约37万㎡,可供开发和改造的土地面积62万㎡。未来,合作区将充分发挥“离岸、跨境、国际化”优势,推动实施人员、资金、物资、税收、信息等领域先行先试政策,为深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总结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各片区的定位
河套A区和B区为港方管辖范围内,深港双方合作发展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河套C区与福田保税区又规划为“一心两翼”
东翼,皇岗口岸片区与港方园区在地理上隔河相望,便于人员往来和协同港方园区的创新科技活动,整体重建后聚焦“跨境科研+转化孵化”,将布局协同创新的科研载体、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打造国际科技和技术转化中心。
中部,依托福田、皇岗两个口岸的联动符合开发,聚集“口岸枢纽+科技服务”,重点布局风险投资、知识产权、高端商务等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设若干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打造联通深港的国际化科技服务枢纽。
西翼,福保片区在适度保留保税先进制造和物流供应链功能的基础上,聚焦“高端科研+中试基地”,着眼于先行构建与香港和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体质机制,重点引进香港及国际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一批前沿交叉平台、中试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高端研发区和国际中式基地。
加牛浩思产业先锋,了解更多深圳产业地产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