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地产头条-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深圳[切换]

首页> 咚咚地产头条> 资讯 > 正文

初中“掐尖”,才是深圳基础教育的毒瘤?网友讨论“怒”了

教育大件事 发布时间:2021.08.11 17:34:15
浏览:35341

深圳拟推行“大学区”消息传出后,【家在】网友对于教育话题的探讨热情非常高,一个《初中掐尖也是深圳基础教育的毒瘤》的帖子在近日发出后,引发了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对于初中能否“掐尖”,大家的探讨可以说争锋相对,有网友认为义务教育应该更注重公平性,过早的掐尖没有意义,还会让孩子过早承受压力;也有网友认为每个孩子天赋不同,让学有余力的往更高更强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讲平均主义。


在探讨中,更多的网友支持分层教育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认为不应该是个别名校的掐尖,而是每个公办学校校内实行分层教育,才能兼顾公平和孩子的多向发展,你认为呢?


主贴:

初中掐尖也是深圳基础教育的毒瘤

@kxxg:


全深圳的学校都不会承认自己有掐尖的,但所谓的知名学校仔细一扒,海海的掐尖。


掐尖的危害直接导致家长持续不断的焦虑,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进知名学校,那些没留住优秀苗子的学校,无论怎么努力,中考成绩就是上不去,中考成绩上不去,就越是留不住好苗子。


客观上掐尖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助长了炒房的歪风邪气,强烈建议立法的形式禁止掐尖,包括某些知名学校所谓的奥数班,竞赛班,骨子里就是掐尖…


我仅仅讨论初中掐尖,也认同中考、高考后的高中、大学分层教育,希望不要把初中掐尖扩大化了,也希望大学区能顺带根治初中掐尖的毒瘤,为初中教育注入一股清流,净化深圳的基础教育!


同意初中不要“掐尖”:

高考才是最后一站,真正的人才应该到大学去选拔


对于楼主@kxxg提出的初中不允许“掐尖”的建议,很多网友表示了认同,有网友认为高考才是最后一战,真正的人才应该到大学去选拔,应该把教育的公平性至少保持到初中:


@沙皇核弹:掐尖要有有个年龄范围,高中是分层教学吧,大学更是择优录取,小升初掐尖是什么必要操作?


六年级毕业的孩子,说实话除了极个别的优秀孩子,真正的差距,就是上培训班的时间长短。


鹏程杯,学而思杯的三四年级一等奖,特等奖孩子也没有几个搞了奥数,竞赛这些,大部分也只是拿着这个奖状,做进入名校的敲门砖。


孩子和家庭辛苦几年,提前学点奥数,英语,参加几次比赛,如果被四大这类的名校录取,经过名师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基本就一只脚踏进了名牌高中。


只要有头脑的家长都能看出这里面的一本万利,所以才会造成校外培训变成上万亿的金矿。要我建议,靠奥数被名校点招的孩子,高考必须按奥数成绩录取大学,不准中间转,我估计你说的优秀孩子,立马减少八成。


@不知道用啥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点招和自主招生和直升,这些本质都是掐尖。


中考一半人去读职高,就是最显见的分层,不知道为啥有人就觉得这个不公平不是分层了?现在深圳中考300多分就能读到私立高中,比这分数还低的那部分人即便继续读高中参加高考能有多大的概率逆转?事实上是低不可言!


同样,大学是另一次分层,出来工作又是再一次分层。分层应该是真的把人按才来分,不应该是财来分。教育是给屌丝和愿意进取或者有天赋的人改变阶层的唯一通道,他可以兼顾分层,也应该兼顾分层,但前提是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给你,你无法脱颖而出才是公平的分层,不是从一开始提供教育机会的时候就开始分层。


@wwfsz69:大学不一样,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要强调教育的公平,高中和大学是非义务教育,要选拔各类人才出来。


@Xuxuane:不允许过早掐尖,是把压力尽量往后推,有数据表明,过早内卷,不利于整体人才培养,作为zf,应该看到的是整体是长远。


@小乐旭:哈哈,同意,把大决战放到高考的最后一战。


@小结巴狗哥:义务教育就不应该点招,就近入学,进去孩子资质不同和分重点班平行班,干嘛要把全市好的孩子点招到一个学校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名校有什么意思


@通讯工人:好大学就是一个掐尖的行为,真正的人才就让大学去选拔,难道这些小学初中的老师有什么伟大科研成果教给孩子?


@laohuli197:掐尖教育也是精英教育也是阶级固化后的内卷现象。


@甜脆桃:我赞同楼主,初中义务教育确实不应该掐尖,高中本就是一场掐尖。


@未明:义务教育不应该点招,允许跳级申请(相当于换赛道),高中再对学科特长生集训,单独培养。


@天天开芯:点招生已经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与指标生平衡教育资源政策不合。应该首先取消点招生的指标生资格。请名校地段生家长举报,他们抢占了你们孩子的指标生。对你们的伤害是最大的。


支持初中“掐尖”:

每个孩子天赋不同,让学有余力的往更高更强发展


但是同意初中“掐尖”的网友也非常多,认为孩子的智力天赋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区分,应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往更高更强发展,给那些天才型的选手机会,而不是一味的搞平均主义,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平均主义一样会有大问题:


@QQLZ:掐尖是有必要的,分层教育能最大化提升教育效率和转化成果。你以为是个人都能搞奥数,搞竞赛吗?很多家长反对掐尖,只是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清醒的认知。


天赋这种东西不是在大学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的,为什么要让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浪费那么多时间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学习呢?


即使要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在大学之前,也可以把那些有天赋的孩子选出来,配以相应的师资和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最大化转化这批人才的天赋,让他们尽早释放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


而且这种掐尖方式,和房子可以完全撇去关联,即使有钱有资本,没有那个脑力,在这种掐尖学校里,你也会被虐得很惨。最终也会让家长认识到不是拼培训班就可以进这种学校的。


@李的ID:平均主义一样会有大问题。


@求租学位:有些孩子就是天生聪明,为什么要与学渣为伍?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名校的存在,为这些聪明的孩子提供更高的学习标准?初中已经不早了,差距在小学就很大了,到初中还混在一起是浪费时间。


名校也是一个标杆,给广大的学生家长老师一个奋斗的目标,难道非要平均化,让差生把优等生拉下水才算公平?回想我们小时候对名校的向往之情,这种感受是很深刻很美的。


@我爱乒乓球:不是学校老师要掐尖,是学生倒逼学校老师掐尖。初中,不想读书的,除了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能干的?老师又不会管。所以掐尖是必须的的。


@邯邯:支持有限度的点招,给那些天才型的选手机会,不然国家奥数队损失太大了。


@flood75:说得对,爱学习的孩子都不希望跟不爱学习还捣乱的学渣在一个班。


@来了并不是深圳人:大家忘了深圳这个城市是怎么从无数城市竞争中杀出血路来的了。深圳,打破了大锅饭,打破了包分配,多劳多得,能者多劳,平均化? 强者怎么能跟弱者平均?


@小草露露:我倒是支持掐尖行为,关键现在掐尖的牛学校太少了,全市就那么一两所,优秀的孩子太多的情况下,就需要运气,最讨厌做事靠运气了,付出了就得到回报,付出了还要等待运气那才是正真的不公平。


如果每个学校都有掐尖的机会,例如红岭中学14个班,可以掐4个最尖,再4个次尖的,然后还有6个平行的。


@美美与共:家有学渣娃,但我觉得按学生水平分层教学很有必要,不然都要被拖后腿。本来就是竞争社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往更高更强发展,我不嫉妒别人,他们是别人家的娃;而我承认自己的娃不是读书的料,以后他能找准自己的生活重心就行。


@rika1982:智商不同的人混在一起学习干活都费劲,要不头部企业咋喜欢只招优秀的人呢,跟笨人说话浪费口水还浪费时间,不过谁愿意承认自己孩子不聪明呢。


@HuangSword:掐尖是可以的!但是过早建立金字塔是不太好的!智商140 以上的可以去搞!千里挑一是可以的!不会浪费顶尖人才!至于其他的、都大概率打打工、估计也不会从事科研!和普通人也就竞争一下996的工作!


@进击的巨人:根本原因是每个小孩的天赋都不一样,你也不可能去搞平均主义啊。


@城殇:掐尖助长了学位房的歪风邪气?这句话怎么理解的?不掐尖才是学位房得意吧。就应该所有学校统一掐尖,全市统考,按分数报志愿报名上学。 


更多网友倡导“分层教育”:

不是个别名校的掐尖,而是每个公办学校校内实行


对于初中“掐尖”的话题,很多网友都提到一个名词,那就是“分层教育”,更多的网友认为任何一种方式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分层教育其实更为合理,分层教育不是单纯的掐尖,也不是吃大锅饭似的完全平均主义。而怎样分层教育,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不管掐不掐尖,都没有绝对的公平


@繁华思锦:没有绝对的公平。不掐尖就必然会买学位房,没有学位房的觉得不公平;掐尖吧,又说补习班疯狂,内卷,也有人觉得不公平;啥都不做,抽签,看似公平,其实是吃大锅饭。要房也好要成绩也好,终归是有规则,最讨厌的是抽签,自己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396863147:没有绝对的公平,不仅仅是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不是也是一样,有更多的资金就支配更多的各种资源。


@跟往事道别:哪有绝对的公平,对一部分人公平,也就意味着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清醒的认识自己,找准定位,承认并接受人与人是有差距的,焦虑是不是就会减少。不要去比,人比人,气死人。有些人要用汤碗吃才能吃饱,还三下五除二就搞定;而有些只能用小碟就会吃撑,还要慢慢磨。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发展。


2、更多网友认同分层教育,认为最合理,符合教育规律


@taolisa:掐尖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但的确有很多能力更高的孩子需要分层教育。个人感觉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掐尖,但分出重点班做分层次教学。


@寂寞过后:


1.义务教育,国家三令五申,明文规定,禁止掐尖,禁止点招。民办学校不可,公办学校亦不可。如有学校这样做,明确属于违规,可以投诉。(深圳,好像除了深圳外国语得到教育部授权试点选拔招生吧,其他的没听说过。)


2.分层教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确实能为我国尽早培养杰出人才,长远来看,整个社会应该对这样的有极其出色天赋的包容与认可,不要因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就觉得不公平甚至心存嫉妒,大度一点,长远一点,人家是在为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贡献极致的智慧,多出几个牛顿爱因斯坦对人类没什么坏处。


@与大象跳舞:从教育规律来说,分层教育才是最合理的。


@cocoz98:确实是的,小学3年级后,会慢慢拉开差距,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素质也不一样,到6年级,差距已经比较大了。初中不分层教学,老师很难教学,其实受伤的是所有的学生。


3、如何分层教育?不是个别名校的掐尖,而是每个公办学校校内实行


@家有儿女待养成:


回到20年前,为何大家普遍不焦虑,现在就这么焦虑呢?原因还是很清楚的。曾经每个公办都是允许分层教育,也都是实行分层教育的,分层教育实施的结果很明显:是不是个读书的娃娃,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分化,同时又不是一考定终身,那时小学也是允许留级的,很好避免了目前教育过程的种种弊端,比如孩子发育晚的问题,孩子成熟晚的问题。


一切都是从教育产业化开始变质的,一切都变成了交易和生意。


所以,掐尖本身并不会导致公平问题,导致公平问题的恰恰是掐尖的太少太集中,人为制造资源稀缺。但是,目前有些积重难返,由于这么多年资本的单向宣传,让大家把“公平”问题看得太重要,以为有了所谓的“公平”就有了一切。


我们当然需要公平,但我们绝不需要这种低效劣质的“公平”。


如果每个公办学校都实行分层教育,而且这种分层教育是流动的而非固定的,它的流动标准应当是孩子能否适应教学为准(具体的当然仍得依赖于考试考核),切实保障孩子的能力适合班型的教学水平,那么,孩子们才能真正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培养,归根结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符合孩子需要的人为拔高反而会伤害孩子。


这种低效劣质的“公平”如何产生的呢?


无非是为了配合产业化地需求,同时因为资本的单向宣传罢了。一方面不断强调公办的“公平”,不允许公办分层教育;一方面资本自身不断制造“不公平”,试问哪一个教培、私立不分层教育呢?


@niceday99:我看好多网友把分层教育=掐尖,不掐尖=平均主义。目前深圳掐尖是名校小升初的点招,不能等同于全面的分层教育。其实很多网友都赞同分层教育,但是分层教育的实现手段不应该是掐尖,而且按地段入学后在校内分层教育。


@5eleven:分层教育是对的,但是目前从高中开始是合理的,初中就分层太早了,很多小孩子都是初中才开始发力,再者就是小学的课程毕竟比较基础简单,分不出什么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些掐尖的名校难道不是靠掐尖才能巩固其名校的地位吗?或者至少没有比其他学校好那么多


@andy221:为什么14岁可以做奥运冠军,但是考大学却要读到18岁才开始考。建议小学初中合并读5+2年就行了,高中2年,这样15岁就高考,选职业。会学习的继续读研读搏,不会学的就学技术,就业,换专业都还来得急。


@Xuxuane:两个办法,第一,确实优秀的,提供特殊通道,但是这个名额要很少,比如深中3+2,不超过100人,第二,走私立。


掐尖影响学校周边房价?网友:不能炒“学区房”!


除了对于初中掐尖问题的探讨外,网友们还对掐尖、教育集团对于学区房影响,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朗格:如果义务教育期间学校的硬件资源是均等的,没有特殊学校、豪华学校;校长、老师是固定交流的。再加上大学区制度的实施,生源也相对流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名校。没有了名校,或者名校现象不突出,学区房现象也会自然而然消失,或者表现不那么突出了。


建议:


深中初中部改回洪湖中学

高级初中部改回深南中学

实验初中部改回百花中学

深外初中部改回振兴中学


@图书管理员:还有教育集团,不知道这几年为何那么多教育集团,还是原来的学校,原来的老师,还是那些孩子,然后收归所谓的名校下面,除了给学校周边的房价拨高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意义。


@不要猜测我是谁:可以说点招是炒学位房的根源,一个新学校点招几个班,第一届四大率弄上百分之十几就成了名校,继而借名校之名开始炒作房价,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真要下决心打击学位房从彻底杜绝点招开始。


@niceday99:如果没有掐尖,师资轮换,学校间的差距没那么大,就没有名校效应,那哪来学位房了呢?现在深户上个普普通通的学校还是非常容易的,福田今年那么多学校没招满。


@next11yrs:教师轮岗交流并不会改变什么,主要看生源。同样重视学习的家长买了学位房,聚集在一起学习,学校总体水平就高。名校的老师去到城中村片区,也不可能把学校办成名校,因为家长不重视学习,或者家长知识有限没法重视孩子学习。


【教育大件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校 独家视角 深圳要闻

分享:

相关阅读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电话:83592095(新房广告业务)/ 83592095(二手房业务)/ 83680819(地图业务)/ 83592095(家居装修业务)

18320887519(保障房业务)/ 83592095(城市更新业务)/ 83592095(品牌合作)/ 83592095(其他)

传真:83680527   

法务部 座机:0755-83684400 邮箱:yituzx@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66号泰然立城A座12-14楼

深圳市咚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090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0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手机找房服务APP

手机找房服务APP

咚咚找房公众号

咚咚找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