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松山湖的想象力,还在不断生长
灵蛇开年,松山湖,迎来自己的24岁。
从诞生之日起,它便一步一奇迹,以20余年的激荡,奠定了它波澜壮阔的半生。
如今,24岁的它历经风帆,正值韶华。
更是在开年之际,正式迈入千亿园区,用着“松山湖”的方式,展现出全新的面貌,颠覆着传统认知。
展望2025年,千亿之后,这片迈向世界的科创高地,又将如何改变东莞?
2024年,松山湖的想象力,还在不断生长
科技与产业,是松山湖。
教育,是松山湖2024年的重头戏。
这一年,松山湖大手一挥,为这片育才高地再度注入新的动力: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开学;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全面完工;
松山湖第一初级中学,完成建设(计划2025年开学);
松山湖第四小学,正式备案(计划2026年开学)
四所新学校的动态,从根源上培育人才,留住人才,让这全市人才浓度本就最高的区域,变得愈发蓬勃而有力,鲜活而立体。
拔高教育上限以外,松山湖还配套建设了自己的国际人才社区。
这是一个真正有官方背书,为青年人才量身打造的高品质居住场所。
它为想要留在松山湖的人才提供了更低门槛的机会,是松山湖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松山湖的努力,还不止于此。
在2024,松山湖注入更多元且高阶的生活配套,为这片广阔的科创天地,构筑出更高阶的人文底色。
随着一个个配套的建设及落地,一个更完整、更丰富、更包容的松山湖进而呈现。
这一年,华侨城欢乐海岸+松山湖展演中心开启建设,为松山湖增添大型综合生活配套服务中心。
广东首家松山湖悦榕庄开业,为全球精英提供科创灵感;同步开业的松山湖科学公园,以近100万平的大气度,成为松山湖的新名片。
在松湖烟雨畔,悠兰里ULAND-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开园,为松山湖树立文化艺术新地标。
同时,东莞还等来了“湾区大号地铁”贯通,一小时畅玩广佛莞惠肇五城。
透过松山湖北站,松山湖的人流量也迎来了几何式的增长。
而松山湖北站+华侨城欢乐海岸+华润万象汇+光大We谷约4.8万㎡产业配套的聚合,松山湖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复合商圈。
于此,高阶城市资源被有序的聚合、排列,并发生着巨大能量的裂变。
最终,为松山湖显现出的,是TOP级的城市资源底色。
一场壮阔的产业及人口聚合之旅,由此打开。
一起成长的,还有松山湖背后的参与者
于东莞而言,松山湖是一个造梦之地。
20余载,它成就了各个产业/企业的梦想。
但产业和企业,反过来也对松山湖的城市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华为。
2005年初入松山湖后,华为铺开了浩浩荡荡的产业版图,与松山湖相互成就,互为名片。
而在华为以外,依托各个产业园区所形成的产业生态,也极大改写了松山湖的发展格局。
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是以光大We谷为例的,松山湖最早一批的产业园区。
它参与着松山湖的建设,默默见证着松山湖的崛起。
回顾松山湖的近十年,几乎每一个脚步都有着它们的参与;可以说,松山湖的成长史,也是光大We谷的成长史。
于松山湖而言,光大We谷的存在宛如定海神针一般。
在松山湖产业进化的黄金十年里,它奠定了早期产业基调。
9年发展,从0到600家+企业、从0人到1.5万+人才,光大We谷以数字经济产业运营商之姿,构建出企业全周期成长生态闭环。
它的胸怀抱负,亦代表着松山湖近10年的产业时代。
于企业而言,这里是产业升级的超级服务器。
光大We谷不仅聚集了松山湖近46%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更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构筑企业高速成长通道。
比如在政策补贴赋能维度,光大We谷2024全年服务企业42家,累计获得企业补贴约1500万;更是松山湖唯一一家获得2024年软件规上企业培育奖励的载体园区。
如今,在松山湖向更高价值链进化的同时,光大We谷的发展醇熟度也在不断加深。
不仅有精华的产业版图,还自带约4.8万㎡的高浓度、高质量配套。
鸟鹏·烧鸟居酒屋、暖都烧肉、润泽园·椰雨仙踪、川采、湘阁里辣、宝牛牛肉火锅、瑞幸咖啡、DU咖啡、普普瑜伽、DS·聚星汇桌球、暴汗网球、JOIN隐MUSICHOUSE、湖LIVE清吧等品牌配套均已进驻。
丰富的业态,也让我们对光大We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真正让自身的多业态切实地发挥价值,使自身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让园区成长与城市发展完全融合。
松山湖,进无止境。
与松山湖共成长的产业集群,亦是坦途无限。
于企业而言,光大We谷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企业生长的能量场。
当你的邻居是行业龙头,当政策红利触手可及,当产业链资源主动敲门——成功,不过是顺势而为的选择。
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光大We谷将与松山湖一起,成长出全新的姿态。
一个面向大湾区、向世界张开环抱的展示窗口,正由此徐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