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赛迪顾问发布了《“十五五”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机器人》报告,分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各地区的发展策略。报告指出,机器人产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布局,并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机器人产业将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
“十五五”规模预计增长至4000亿
报告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产业规模预计增长至4000亿元,稳居全球首位。
这其中,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682.6亿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 1052.6 亿元。
服务机器人将针对更深层需求开发产品,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88亿,2030年将增长至1413.8亿元。
特种机器人将从试点示范转入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55亿,到2030年将增长至506.6亿。
人形机器人则将由资源拉动转为市场驱动,预计2025年增长至166.3亿,至2030年将增长至861亿。
截图:赛迪顾问《“十五五”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机器人》报告
区域发展呈集聚化、梯度化
已形成三大梯队
中国机器人产业资源呈现集聚化和梯度化分布格局,形成了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产业基础雄厚,有望在“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或在多个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第二梯队包括安徽、山东、辽宁、湖北、福建等地区,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
第三梯队则包括黑龙江、四川、河南、陕西、天津、重庆、湖南、河北、江西、广西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十五五”时期具备跃升发展潜力。
以广东为例,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十五五”时期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
广东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早,机器人产业链条齐全、技术领先、应用广阔,拥有一批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零部件元器件龙头企业,并积累了雄厚的生态配套资源。
预计“十五五”时期,广东将凭借强大的研发制造积累和生态配套支撑,加力育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机器人产业规模优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企业与技术发展不断突破
为行业带来跌升发展机遇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近八万家,其中上市企业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四千家。
“十五五”时期,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在关键技术方面,中国机器人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型传感等前沿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
【产业爆料】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