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更新局对《布吉街道(水径片区)城市更新规划研究(第二阶段)》 (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公示。规划重点突出公共设施建设,期望环境改善带动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换取社会转型。
深圳市布吉街道水径片区位于深圳市中部、布吉街道西南部,清平快速、西环路、吉华路与水径路围合区域,紧邻地铁五号线长龙站和下水径站,距深圳东站不到1公里。范围是水径片区法定图则西南部建成区和老街法定图则北部建成区,包括下水径、大靓、细靓、石龙坑、大陂头、布吉一村等六个社区,面积约173公顷。
拆除重建区域范围
现状保留区:本次研究范围173公顷,对于现状建筑质量好,拆迁难度大,改造意愿不强的地区予以保留,现状保留区面积约82.56公顷,建筑面积约151.25万平方米,其中四类居住面积73.17万平方米,二类居住面积42.55万平方米。
拆除重建区 :综合考虑拆迁难度、道路打通的必要性、改造主体意愿、宗地权属等多方面因素,划定拆除重建范围,拆除用地面积约69.53公顷,拆除建筑面积129.44万平方米。
规划新增区:包括已批立项的大众山更新单元、采石场恢复后的建设区等,面积约22.17公顷。
(各更新单元拆除建筑量和五类用地统计表-旧改先锋制)
经研究提出规划建议,将整个水径片区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和两个中心区。
1. 三个主要功能区
中心居住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生活配套功能。
新兴产业园区:主要吸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到水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商业办公综合区:依托地铁轨道站点,建立片区的商业服务中心,为水径的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
2. 两个中心区
片区中心:由公园、学校以及商业居住建设组团组成,形成片区大型的生活配套空间。
产业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休闲娱乐、商务酒店、餐饮、总部办公环境,集中式、低成本高质量营商环境,形成片区产业配套空间。
此前虽有规划 但难以支撑
水径更新片区位于《深圳市龙岗101-08&T1号片区[水径地区]法定图则》范围,该法定图则编制从2008年8月启动,于2011年10月通过2011年第6次图则委员会审查。是深圳市历年来法定图则编制中公众反馈意见最多的几个片区之一。
经研究分析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1、对如何实现土地价值未有重视 ,现状总建筑量516万㎡,毛容积率1.7,规划总建筑量约557万 ㎡,容积率却只有1.3;容积率太低。
2、旧改公平性无法体现;法定图则只划定三个更新单元, 拆建比和建设强度不一。
3、关键道路打通将面临巨额的拆迁赔偿,法定图则中兴路的拆迁量约为1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0层汇洋大厦,养老院、7-9层农民房等短期内无法拆除的建筑,需10几亿的拆迁费用。且中兴路的拆迁并未纳入到更新单元,实施难度较大。
龙岗区城市更新局表示,布吉水径片区被纳入龙岗区第一批推进旧改、改善民生的试点片区。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市政 道路非常短缺,成为地区交通拥堵的瓶颈,直接影响到了深圳东站交通疏解实施,通过道路拆迁和旧改更新项目捆绑方式解决已迫在眉睫,当地居民出行难、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环境恶劣,群众 积怨很深,民生、发展和公平问题有待通过规划调整妥善解决。
布吉“脏、乱、差”成印象
由于靠近特区、特别是邻近深圳早期发祥地罗湖,水径地区成为罗湖地区大量中低收入服务业就业人员的集聚地。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罗湖,吸引了从事服务业、流通行业的社会底层人群,这部分人很难承受罗湖地区相对较高的房价及租金,多数人选择居住在清水河、草埔等罗湖区边缘地区。
作为当年特区外自发“城市化”最大、最快和最连片的地区,多年来政府对布吉投资甚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出行难、就医难、就学难,环境挤逼污水横流,“脏、乱、差”成为深圳人对水径的印象和基本描述。
以布吉关为标志的布吉片区,一直是深圳交通发展的瓶颈区域,这一区域拥堵点不仅出现在关口,更是集中在区内多个微循环节点区域。为此,有关部门于2010年1月就出台了治理片区拥堵方案,但这一迫于汹涌民意的方案,在运动式运作了近一年,平整了部分路段、规范了一批标志标线后,随着深惠路改造的完成和时间的推移,就渐渐地淡出责任部门视野。
除了道路功能调整,规划在交通方面也制定了符号标准的停车位配套和专门的自行车道。还有就是公园、绿地和水系的改善调整。
(图片来自:家在网友)
(消息来源:龙岗政府在线)
号外: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城市更新网”,力争打造土地推介、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园、原住民生态等领域,最新、最全、最权威的信息平台、交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