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我有机会先后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走了走,看了看,和当地的政企学各界朋友做了一些沟通,总的感觉,在目前全国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情势下,不少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招商和运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它们大都在顽强地推进各项运行,很不容易。
目前全国各级开发区总数已达2600多个,各类产业园区数量更高达8万多个,产生的GDP占全国GDP比重超过40%,未来10年对这些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数十万亿人民币,规模非常大。
但是,我认为这些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目前大都迫切需要认真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产城融合。要制订更科学的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构建生态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园区平台,推出更高品质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及人居环境,引入更优质的产业项目,获取资金、人才、营销等更丰富的发展资源,享受更高效、更全面的运营服务。
说起产城融合,似乎是讲一个城市的事,其实,产城融合可以从五个层次来理解产城之间的融合式发展关系:
其一,城市群和都市圈内产业布局及产城融合发展关系;
其二,一个城市内部的产业布局及产城融合发展关系;
其三,一个行政城区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及产城融合发展关系;
其四,一个开发区内的产业布局及产城融合发展关系;
其五,一个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和城市要素融合发展关系。
可见,产城融合并不是一件仅以“平面式”眼光就能弄明白的简单事情,而是需要以多层次、纵深式眼光才能正确认识清楚的事情。
在这么多层面上去做产城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解决“产、城、人”的关系,城是载体,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主导性空间、载体和平台,产是主体,是人类生产、消费和生活等各类活动的主体内容和过程,而人是核心,产城融合就是创造更合理高效的经济社会模式为人服务。
事实上,产和城这两大系统之间从来都是以融合方式共存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产城分离问题,只存在产城融合的偏离问题。有哪些偏离问题呢?
1、偏重产业发展,城市配套及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2、产业薄弱甚至有空心化趋势,依赖房地产支撑;
3、弱产、弱城(配套功能及服务)、弱融合;
4、强产业布局,强城市配套服务,融合的效率和效益不佳。
产城融合的核心意义在于,导入优质产业链并通过良性运行从而提升城市区域空间价值,让城市优良营商环境和高质生活空间助力产业健康高效成长,大幅提升产城融合的效益和价值,做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高效发展,造福于民。
但的确有一些开发区产业园区的运行状况不是很好。客观地说,这些开发区产业园区即便没有遭遇当前整体经济形势的压力,也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其产城融合这件事做得不到位,暴露出诸多问题。
比如,发展战略与上位规划不吻合;产业结构同质化,缺乏比较优势;产业导入不合理;重产业投入,生活消费类配套不足;相关服务不到位;招商困难;产业项目附加了太多的房地产开发;“人产城”发展失衡,等等。
把国内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发展的历史尺度放长远一点看,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产城融合的“正反合”发展脉络,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前后期发展情况看,那个年代的发展更强调“先生产后生活”模式,拖累了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城市综合服务能级和水平;而近二十多年来,很多开发区产业园区由于招商难和产业成长难,为了保障经济效益,又开始倚重房地产,从而弱化了产业的发展。现在,开发区产业园区从提升业态、良性运行的战略视角出发,又在推进产城融合,这当然是符合国家经济长远战略的一个大趋势。
未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产城融合方面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它们发展得更好一些?我想到了如下几个策略性思路,仅供参考。
一、认清国家战略,不断引导开发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模式升级
产城融合是开发区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不断注入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新价值、新精神、新思路和新方略,开发区产业园区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及时通过改革导入新的产城融合新要素,有效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以人为本,构建“人、产、城”的核心发展格局
要从根本上破除产城融合发展中只见“产城”不见“人”的偏颇发展模式,始终把“人”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以不断提升开发区产业园区民众的工作、收入机会和生活水平为核心诉求,大力矫正传统的产城发展模式,让产城融合式发展具有更加明确的正确方向。
三、以数字化筑基,为创新型的产城融合奠定未来基石
新型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关键差别就在于是否实现数字化。未来开发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中的“产”是数字化的产业链,“城”是数字化、智慧化的城市功能和服务系统,未来能够应对国内外强大挑战竞争的开发区产业园区一定是建立在全方位产城数字化融合基础上的。
四、“双先”并行:优质产业招商在先,高品公服配套在先
产城融合发展,要破除既往“重产轻城”和“空城待产”的双重偏颇模式,实施有差别的“双先”策略,即:优质产业招商在先,高品公服配套在先。开发区产业园区可以在规划到位基础上,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投资率先启动实质性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项目的投资开发,但在规划过程中,就需要同时全方位启动高质量的招商活动,以精准导入定制式服务,让先期投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及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最大限度满足核心客户的贴身需要。
五、以高质量产业链构建产城融合的核心价值
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开发区产业园区,核心价值仍然是作为其内核的高端产业链的存在和快速健康成长。城市是空间载体,是内容平台,是服务系统,能够证明这些城市综合配套服务是否优质、是否高效的不是这个系统本身,而是其提供服务的产业链系统。产业链越优质、越先进、越高能,就越需要高配型的城市服务系统,这个城市系统就越容易支持高端产业链出效率、出效能、出效益,与之相应,城市服务系统也就越有价值。
六、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对产城融合实施纠偏
开发区产业园区的任何先期规划和最初发展格局都具有实验性质,完全有可能在启动运营后出现产业发展和产业及公共配套服务的严重落差。因此,要制定专项性的产城融合发展动态纠偏制度和执行准则,确保开发区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方向不断得到合理矫正,不断完善其内涵和模式,引领开发区产业园区在效率、效能、效益上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