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1日,深圳11区上半年GDP已全部出炉。
各区的排位赛更像一部浓缩的城市进化史,各区之间不断有板块兴衰,此起彼伏。
拿到更多资源的区开始崛起,资源外流的地方开始衰退。
当龙岗的半导体风遇上南山的数字潮;
当坪山的汽车 “芯” 碰撞光明的科学梦;
这就是深圳,区与区的竞争,早已经卷成了一部科幻大片。
同步比2024年上半年数据,谁在崛起?谁在掉队?
谁在崛起?谁在掉队?
从上半年深圳各经济大区表现看,GDP超2500亿元的“第一梯队”扩容至4个,其中南山区以近5000亿元的经济体量持续领跑。
参照近年“下半年GDP普遍高于上半年”的运行规律,若保持当前增长态势,南山区全年GDP有望稳步迈入“万亿城区”行列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深圳或将新增两位“6000亿俱乐部”成员。
作为衡量区县经济实力的关键刻度,“6000亿”与城市层面的“万亿GDP”具有同等标志性意义:
在全国GDP排名前列的区县中,前七强均已跨过这一门槛,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等,且经济体量超6000亿的区县经济实力甚至能“超越”全国超九成城市。
第1个“6000亿”种子选手是福田。
上半年GDP为2953.15亿,增量210.41亿排名全市第三。
2020年至2024年,福田区GDP接连跨越5000亿元、5500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跨越6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2;其发展韧性既源于金融、科创等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优势,也与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资源承载力密不可分。
第二个“6000亿”种子选手是龙岗。
上半年龙岗GDP为2809.67亿,总量超过宝安249.45亿;
增量308.68亿排名全市第二。
要知道,2022年龙岗GDP才4759.06亿,但到了2024年,GDP为5901.27亿。GDP短短2年时间,GDP增量达到1100多亿,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这种“后发赶超”的背后,是龙岗近年来在先进制造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持续投入,逐步摆脱了对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单一依赖。
不过,有三个区出现掉队的情况。
2025年深圳宝安的GDP为2560.22亿,增量却变负数,-7.32亿。
罗湖区更猛,-166.05亿,盐田区也猛,-101.23亿。
一方面,经济五普调整的原因,比如宝安,因经济普查基数重调,部分产业数据被下修,导致增量表现短期承压,但实际经济活动并未同步收缩。
不过,宝安虽为深圳传统工业大区,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制造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若未能快速培育新的增长极,短期内增长压力或持续存在。
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层矛盾。
典型如罗湖区,作为深圳开发最早、饱和度最高的城区,其经济高度依赖第三产业,2024年占比达93.8%。
但由于内部结构单一,金融、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占主导,高附加值产业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支撑不足。
与此同时,罗湖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城市更新成本高昂,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升级空间。
数据显示,2024年罗湖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4%,工业增加值增速仅0.8%,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亟待激活。
盐田区同样受限于区位与产业规模,增量表现疲软。
南山之外,深圳需要新的“变量”
深圳的科创浪潮从未停歇,南山的领跑姿态依旧亮眼。
但南山之外,深圳需要“新变量”。
常言道深圳一路向西,实则不然,而是一路向“新”。
而这个“新”指的是战略新兴产业。
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实施“ICT+”行动、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2025年上半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78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同比增长5.7%。
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36%的占比位居榜首,半年度总值2856.3亿元,成为新兴产业矩阵中的“压舱石”;
具体到细分领域,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更是表现亮眼,增长速度达到11.1%。
而龙岗则是最主要的贡献者。
实际上,半导体产业被称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双密”产业,单是晶圆厂的建设成本就令人咋舌:
鹏芯微的芯片制造线总投资481亿元,鹏新旭更是高达千亿,相当于用建设3个腾讯企鹅岛(总投资319亿元)的资金打造一座工厂。
如此高的门槛,让多数城市望而却步。
但龙岗凭借深圳国资委的强力支持,以及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多年的底蕴,成功搭建了从IC设计、制造到封测、材料的全链条半导体生态链,成为深圳战略新兴产业的新标杆。
龙岗的“突围密码”,藏在“高投入”与“强生态”之中。
龙岗全区拥有国高企业3612家、专精特新企业1756家、“小巨人”企业111家,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1020.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7.3%,两项指标均超越传统科创强区南山,领跑全国地级行政区。
随着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落地,龙岗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Boss直聘数据显示,相关企业招聘薪资极为丰厚,动辄30-40k,甚至60-70k的月薪,直接对标互联网大厂的薪资水平。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从 “需求侧” 和 “供给侧”两个维度深刻影响深圳楼市,核心逻辑清晰可见:
高增长产业→吸引高端人才→创造高收入岗位→形成强大的购房/租房需求→影响特定区域房价/租金。
未来,深圳房价/租金的增长将不再是普涨,而是与产业地理分布强相关的“结构性分化”。
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价值。
写在最后,如果你细看深圳各个区,有后海、前海的光芒万丈,也有罗湖的黯然退场。
而板块之间的兴衰,往往都会反映在房价上。看懂了各区的发展方向,也就知晓板块房价的起伏了。
深圳这些区,未来你更看好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