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地产头条-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深圳[切换]

首页> 咚咚地产头条> 观点 > 正文

深圳会成为一个特例?(一)

深圳主义. 发布时间:2020.05.07 07:42:37
浏览:21899

01.

深圳奇特的产业结构


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深圳的目标是全球标杆城市。


对标全球标杆城市或者准标杆城市,深圳的产业结构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制造业比重偏高:其他城市制造业占城市经济比重普遍在10%以下,但深圳却高到36.6%左右。

 

图1 深圳与国际城市制造业比重比较


或许可能是中国国情特殊造成深圳制造业比重高,那我们不妨拿深圳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比较:


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相比,深圳制造业比重也是高出不少:北京接近10%,上海和广州大约在24%左右。



如果考虑到深空间狭小的现实,还能保持这么高比例的制造业更属不易。


与北京(1.64万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广州(7436平方公里),深圳只有2019平方公里(加上深汕合作区468平方公里则有2488平方公里),没有真正意义的郊区供制造业迁移。


因此,深圳的产业结构属于非常少见。


02.

为什么深圳制造业能维持这么高


在讨论是否需要保制造业占比35%红线之前,我认为首先要好好研究为什么深圳制造业能保证这么高的比例。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深圳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


2010年前,深圳被二线关分割为特区内和特区外。特区内外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营商成本等负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形成特区外以制造业为主、特区内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特区一体化发展,原特区内外产业结构差异仍非常显著。


以2018年数据来看,原特区内区域(含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制造业增加值2541亿元,占全市的25%不到。

  

原特区外区域(含宝安、龙岗、光明、龙华、坪山、大鹏)制造业则占到全市的75.4%。


深圳制造业空间分布


具体从行政区来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龙岗、南山、宝安和龙华四个区,四个区制造业增加值8299亿元,占全市83%。


深圳制造业行政区域分布


二、多个制造业巨头仍留在深圳


以华为为首的多个巨头是深圳制造业的基本盘。


在过去数年,华为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华为销售额2012年2202亿元,2019年8588亿元,保持了20%的年增速,对深圳制造业比重的维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华为年度营收情况(2012-2019年)单位:亿元


根据龙岗区官员公开的说法,2018年坂田街道办GDP2408亿元,华为贡献率超过70%。这样算下来,华为带来的工业增加值就有1686亿元。


华为年销售额增长20%,则意味着每年新增200-300个亿元的GDP贡献,占到全市制造业增长部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注:由于没有官方公布的企业增加值数据,以上均为匡算)

 

然后是富士康旗下系列制造业企业。


排名深圳百强工业企业第2名的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第4名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和第7名的深圳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第11名的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均为富士康下属企业,加起来销售额估计3000亿元。

 

排在深圳百强工业企业第3名的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近1000亿元,对南山区工业增加值和全市都起到较大作用。


比亚迪系也是制造业的重要部分。排在深圳百强工业企业第6位的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第12名的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第19名的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都是销售额数百亿的企业。


上述9家估计有1.5万亿元的销售额。尽管这些企业的生产基地不全部在深圳,但还是对深圳制造业增加值做出3000亿左右的贡献(估算结果)。


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形成的强大产业集群。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深圳市工业总就业人数为418.8万人,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161.1万人,占比38.5%。


从就业人数比例可以推算,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制造业的贡献率可能达到45-50%,也就说是几乎是半壁江山。


在企业总部在深、产业链关系密切、利润相对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相当多企业都还留在深圳进行生产制造。因此,造就了深圳制造业规模较大的事实。

 

四、支持制造业留在深圳的政策起到一定作用。


最近十年,上海、北京等城市一直在鼓励“退二进三”,从政策层面鼓励制造业外迁。深圳和它们不一样,更多强调制造业调整升级而不是纯粹外迁。


2005年深圳出台《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提高环保门槛,造成一批劳动密集型、重污染型制造业外迁。


2006-2008年期间,整体搬迁的规上制造业企业达到599家,涉及产值108亿元。


但2009年深圳市的政策又进行了调整,出台了《深圳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8—2010)》。


在这份方案中,提出:


坚持产业引进与转移消长平衡原则。经济平稳增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和产业梯度升级规律,有序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及时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项目,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把握好消长平衡,在平稳中实现升级,避免产业出现“空心化”和“虚高级化”现象。


同时还设定较高目标:


至201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总量达到458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4%;单位工业用地产出(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平方公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


从2016年起,深圳更是大张旗鼓地出台政策支持制造业留在深圳。

2016年2月,深圳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工业增加值增量奖励(市和区各奖励工业增加值增量的3%,最高500万元),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奖励、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等。


正是以上多个因素的作用让深圳能在房价地价高企、空间逼仄的情况保持制造业能维持在高水平。


03.

有没有必要保35%红线?


设定制造业占GDP比重不低于35%的产业红线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我认为至今没有说清楚。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谢志岿博士、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为支持派代表。


他们认为制造业在深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需要稳住制造业比重。


李毅中认为:


深圳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例为17%,明显低于工业化国家和城市的水平。同时,深圳工业占GDP比重近几年来逐年下降,2015~2016年从38.3%下降到了36.9%,业界公认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警戒线是30%,因而,深圳的工业占GDP比重应当在2020年守住35%。


吴思康认为:


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深圳市政协:


2017年报告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例,1999年时,香港的GDP大约是新加坡的2倍;但是到2010年时,新加坡追上香港并实现超越。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制造业比重比香港高。


反对派则以前副市长唐杰、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公司董事长王富海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应该逐步降低制造业比重。


唐杰:


对比纽约、巴黎、伦敦的情况,把制造产业留在大城市仍然是一种工业化思维。制造的部分一定会从大城市转移出去,并且一定与大城市相隔不远。大城市的功能不是制造,而是创造,深圳的增长真正依靠的是大量创新产业。


王富海:


保工业用地的初衷是好的,但从专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超过30%的比例是彻头彻尾的工业城市,对于深圳,这是否有必要存疑。

 

争议非常大。2017年3月,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门设立了一个课题《深圳设定制造业占GDP比重不低于35%的“产业红线”的必要性研究》,海选研究机构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2017年重点课题(公开购买服务部分)


六、深圳设定制造业占GDP比重不低于35%的“产业红线”的必要性研究(拟由不同团队分别进行正反论证)。


近年来,深圳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到将近60%。而北京三产比重已超八成,上海超七成,广州也已接近七成。面对经济“脱实向虚”的态势,有意见认为,应当持之以恒地发展制造业,必须设置制造业比重的“红线”以避免产业空心化。


也有意见认为,从纽约、东京、旧金山等湾区的发展历程看,二产比重下降、三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看待二三产结构问题,深圳应该如何应对?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介绍已经比较清晰地说清楚了争议双方的态度和理由。


最终结果是官方最终还是定下制造业占GDP比重不低于35%的“产业红线”。


实际情况是,制造业已经越来越逼近35%的红线。


深圳制造业比重变迁过程


2005年之前,制造业占比单边上扬,从1980年的12%提高到2005年的峰值52%。


从2005年开始,制造业占比按照平均超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不断下滑,到2019年降低到36.6%,逐步接近警戒线35%。


个人认为,时至今日需要再次审视该项政策,重新评估政策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待续)


深圳

分享:

相关阅读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电话:83592095(新房广告业务)/ 83592095(二手房业务)/ 83680819(地图业务)/ 83468529(家居装修业务)

18320887519(保障房业务)/ 83591626(城市更新业务)/ 25327824(品牌合作)/ 83684400(其他)

传真:83680527   

法务部 座机:0755-83684400 邮箱:yituzx@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66号泰然立城A座12-14楼

深圳市咚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090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0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手机找房服务APP

手机找房服务APP

咚咚找房公众号

咚咚找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