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地产头条-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深圳[切换]

首页> 咚咚地产头条> 资讯 > 正文

深汕合作区一批重磅干货!深中高中园明年开学,枢纽年底开工

楼市大事 发布时间:2023.11.10 16:29:58
浏览:6610

11月10日,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相关情况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深汕条例》)于2023年9月27日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3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


据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介绍:


 ● 目前,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06个,其中已投产48个。通过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融通,各行业强者结伴而来,比亚迪龙头项目和协鑫、德方纳米、京西重工、力劲科技、东风李尔、壁虎科技等重点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呈现出项目多、建设快、预期好的强劲势头。

    

 ● 广汕高铁已经通车,深汕高铁已经进入全面动工,深汕枢纽今年年底动工,“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指日可待。

    

 ● 合作区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深圳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经开学,9900个学位的深圳中学高中园明年9月将投入使用,每个镇区都将匹配深圳品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800张床位的深汕人民医院正在兴建。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6万套,其中保障房4.4万套。


《深汕条例》主要内容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规处处长雷斌介绍《深汕条例》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一)明确合作机制,强调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深汕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区的合作机制。条例规定,深圳市应当以所属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汕尾市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为合作区加快体制机制调整和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条例还规定,深圳市和汕尾市应当建立合作区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接联动,推动区域协同和融合发展。


(二)明确管理架构,构建合作区完整管理体系。《深汕条例》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区的管理架构。条例规定,在合作区设立的合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合作区的具体工作,行使相关行政管理职权。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其权责清单应当向社会公开。同时,条例还规定,合作区范围内鹅埠、小漠、鲘门、赤石街道有关管理机构由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依法在职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明确管理职能,规定合作区重要工作任务。《深汕条例》着眼于合作区建设发展实际需要,明确了合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财政预决算等事项,规定了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管理职责。


(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强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合作区产业发展,《深汕条例》规定了合作区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服务链条,以及强化深圳、合作区与汕尾在产业协同发展、联合招商引资方面的对接等内容。


(五)明确规划创新,加快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深汕条例》着眼于推动建设创新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规定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支持交通路网建设等内容。


(六)明确治理模式,完善合作区多方治理体系。《深汕条例》推动合作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规定了合作区的社会治理原则,强调了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加强毗邻地区的治安管理等工作。


(七)明确具体措施途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汕条例》推动合作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合作区经贸发展导向,规定了智慧政务、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等内容。


(八)明确多方合力保障,助推合作区发展。《深汕条例》加大了对合作区发展的保障力度,规定了向国家争取支持和授权的路径、深圳市加大对合作区的财政支持、建立收益共享机制及重大事项协调沟通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工作等。


《深汕条例》相关工作安排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介绍,下一步,深圳市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度,加快形成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坚持“全市一盘棋”,集中资源力量推进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更好发挥市区合力,谋划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推动项目在合作区加快落地,不断增强合作区承载力和综合实力。


二是坚持强化规划引领,切实用好合作区这块宝地。对标深圳主城区,全市一体化统筹,加快提升完善合作区规划,按照“疏密有度、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理念,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合作区这块宝地,打造山中林中园中城市。


三是坚持强化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高效管理架构。制定组织实施《深汕条例》的配套工作方案,发挥合作区体制机制优势,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功能区的管理架构,健全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持续优化合作区治理模式。


四是坚持强化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的部署要求,全力支持合作区抢抓新能源汽车赛道风口,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在深圳加快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统筹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积极推动有扩大投资生产意向的优质产能和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在合作区加快落地。


五是坚持强化民生保障,打造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积极推进合作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实施,以深圳标准提升合作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让群众在合作区建设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六是坚持强化协同发展,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精神,发挥合作区作为深圳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的作用,支持合作区率先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放大与深圳“同城效应”,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有序转移为抓手,主动加强与汕尾等周边城市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提问环节—


提:1:《深汕条例》是如何通过法治方式护航合作区建设发展?


广东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吴小洪:


我们坚持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改革发展:

    

第一,着力把握合作区目标定位、发展要求。《深汕条例》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目标,牢牢把握建设合作区的初心使命、战略定位、重点关键和任务要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从立法目的、发展原则、合作体制、协调机制、改革创新、组织机构、管理职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发展保障等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规定,以法治方式护航和助推合作区建设发展。

    

第二,着力强化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相协调。《深汕条例》围绕深汕管理新体制、新模式进行立法探索,理顺合作区由省指导、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管理机制,对深圳带动合作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作出具体规定;构建起合作区完整的组织体系,明确管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四个街道管理架构,并同步赋予相应的法律主体地位;在规范合作区权力运行的同时,兼顾改革创新自主权,为合作区创新发展预留足够的制度空间,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合作区的各项改革。

    

第三,着力破解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汕条例》按照“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原则,重点厘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财政预决算编制与执行、自然资源审批管理等重大职责问题;紧紧围绕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城乡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改革创新等制度措施,巩固改革成果、稳定社会预期,为合作区的长远发展奠定法治基础、提供法治力量。

    

第四,着力推动区域协作、形成合力。《深汕条例》针对合作区在实践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沟通互动不足、协调机制不顺、职责权限不清、利益共享不显等情况,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明确省、深圳市、汕尾市在支持合作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和地位,创新规定优化协调互动、明晰收益共享、强化产业对接、衔接社会服务、重要事项征求意见等制度机制,全面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实现以制度促进协作,以法治促进发展。

    

第五,着力抓住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深汕条例》锚定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明确“特区”带“老区”的创新模式,强调加强轨道交通、公路、港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协调对接,助力提升区域交通水平和质量;要求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和联合招商引资,共商共建产业拓展区域,合作发展区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建立应急处置、治安管控等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合作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提升区域信息共享和协调水平,营造合作治理新格局,推动区域合作新发展,谱写区域法治新篇章。


提问2:《深汕条例》出台是推动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契机,合作区将怎样贯彻落实好《深汕条例》,加快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


具体来说,合作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好《深汕条例》。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高标准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合作区将积极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先进规划建设管理经验,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努力形成疏密有致、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生协调的空间形态。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入“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实现合作区与大湾区和粤东地区协同发展。

    

二是坚持龙头企业引领、优势产业集聚,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合作区坚持制造业当家,落实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开展“造空间引项目”,加速整备“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加快打造“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厚植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营商环境,同时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赛道风口,面向全国全球开展重点重大项目招商,全力推动比亚迪等产业项目和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

    

三是突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城乡品质,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区。在深汕,是深圳。合作区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配套建设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深圳中学高中园、深汕人民医院等民生工程,打造民生精品项目,服务项目招引和民生福祉,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模式,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合作区拓展延伸,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

    

四是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加快打造产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田园都市。合作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汕”生态建设,加快打造“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中奋勇争先。


提问3《深汕条例》的出台其实对汕尾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既明确了汕尾要配合支持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深圳要辐射带动汕尾的发展,汕尾对下一步落实《深汕条例》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汕尾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振光:


接下来,汕尾市将以《深汕条例》施行为契机,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纽带和桥梁,与深圳携手做好联合协作共建共赢文章,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扎实做好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五共联动”建设,在优势互补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是增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优势。充分发挥“东承西接”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与“双区”特别是与合作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物流港口联合联通,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让汕尾更好融入“双区”发展。


二是增创产业发展互补互进新优势。加快推进我市“1+1+3”产业承接平台建设,高水平打造深汕合作拓展区,推动深汕合作拓展区与合作区不分边界、连片发展,突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引导形成健康互促、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与深圳市、合作区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打造“特区能办、汕尾也能办”的便利服务和无差别的营商环境,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和联合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共兴、互利共赢。


三是增创机制平台互融互促新优势。认真落实深汕对口合作机制,与深圳建立合作区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用好用足深圳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实现“双向奔赴”。


提问4在《深汕条例》制定出台之前,合作区已经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前的发展情况?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


合作区坚持贯彻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及汕尾市的协同安排,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探索形成了“特别+合作”“田园+都市”“特区+老区”的实践经验,并不断坚持和深化探索,有力促进了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38.95亿元增长至2022年84.2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018年66.74亿元增长至2022年229.1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2023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24亿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04亿元、同比增长54.1%,合作区呈现出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呈现加速集聚的态势。合作区抢抓赛道风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深圳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驱动器。目前合作区发展处于重投入快增长的阶段,近3年工业投资连续翻番增长。目前,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06个,其中已投产48个。通过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融通,各行业强者结伴而来,比亚迪龙头项目和协鑫、德方纳米、京西重工、力劲科技、东风李尔、壁虎科技等重点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呈现出项目多、建设快、预期好的强劲势头。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合作区在交通领域总投资595亿元,规划建设“四港五站”“五铁五高”“五横六纵”综合交通体系,其中,“一站一港”主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通了波斯湾、东南亚、地中海汽车滚装船班轮航线,汽车出口今年9月已经突破了1万辆,加速打造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广汕高铁已经通车,深汕高铁已经进入全面动工,深汕枢纽今年年底动工,“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指日可待。

    

三是民生保障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合作区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总投资332.3亿元,加快打造深圳标准深圳质量的民生保障工程。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深圳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经开学,9900个学位的深圳中学高中园明年9月将投入使用,每个镇区都将匹配深圳品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800张床位的深汕人民医院正在兴建。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6万套,其中保障房4.4万套。


【楼市大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独家视角 深圳要闻

分享:

相关阅读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电话:83592095(新房广告业务)/ 83592095(二手房业务)/ 83680819(地图业务)/ 83592095(家居装修业务)

18320887519(保障房业务)/ 83592095(城市更新业务)/ 83592095(品牌合作)/ 83592095(其他)

传真:83680527   

法务部 座机:0755-83684400 邮箱:yituzx@163.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泰然四路66号泰然立城A座12-14楼

深圳市咚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090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760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手机找房服务APP

手机找房服务APP

咚咚找房公众号

咚咚找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