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我是杭州土著,在西湖区有两套“老破小"学区房,一套是父母名下自住,一套是五年前买入,其中有一套没用过学籍,去年考虑置换。
到了2025年,临近春节前完成置换,又买了一套200平米+的“老破更大"自住现在还在走流程中。
卖掉的"老破小“和买入的“老破大"房价较高点时跌价基本在两至三成左右。
关于值不值的问题,仁者见仁,只要住着舒服就是值得的,也许未来两年房价还会调整,不期待增值,只要不跌太多就行。
在2020年以前,我们三代同堂住在西湖区一套70平米的老破小学区房里。
随着孩子长大并上小学,房子明显不够住了,于是2020年9月我们夫妻俩又在附近入手一套小两居学区房,这套纯粹是为了自住,没用到户口也没用到学籍。
当时学区房的价格还算比较坚挺,这套不足90平米的两居室当时的成交价超500万,单价6万元/平方米出头。这一住就是小五年。
这五年时间,为了孩子上学接送方便,孩子基本都是在爷爷奶奶家住,我们这套“老破小”学区房价格也在大环境中单价跌到了4-5万元/平方米,纠结之下,我们还是计划趁低点“平进平出”置换一套更舒适的改善房。
好在有学区加持,价格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从挂牌到去年11月成交用了半年的时间,单价也从五年前的“6字头”降至“4字头”,总价在心理预期价位降了20万,凑整400万成交。
回过头来看,卖出价较买入价缩水了两成左右。在普跌的大环境下,这个跌幅还可以接受。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购房者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是买学区房也比以往更加理性,大家都想要以最低的“投入”撬动高性价比教育环境。
再换房我们的诉求就是低密联排,最好能带院子。
可是同等价位市区新房只能买个100平米左右的,而板块排屋既小又贵,于是我们扩大范围,选择了余杭区。
得亏了这两年房价跌了一波,买方市场下老破大还是能淘到密度低、建筑质量好得房子的。
陆陆续续看了几个月房子,今年1月初,入手一套一楼带院子的联排,面积268平方米,院子大概70平米,房龄不到20年,我们戏称从“老破大”换到了“老破更大”。房子税前总价640万,加上各种税费和中介费总价700万出头,价格相比高点时肯定划算很多。
对比高点时,同面积段成交了一套900万左右的房源,计算上税费总价也是千万级别。从税前成交价来看,我们买入时的价格比高点降了三成左右。
这样一进一出对比来看置换还是划算的,卖掉的“老破小”较买入价跌了两成,而置换的联排房价较高点时跌了三成。
赶上了春节假期,节后才签了购房合同,目前还在走流程中。
换房折腾了一年,置换完成后,不出意外,这套房子就是我们的“养老房”了,不期待增值,纯自住只要不跌太多就行。
编者手记
年初完成置换的Alxlc总体是满意的,在他看来,这两年房价跌了一波之后来到阶段性平稳期,他才有机会在买方市场中慢慢淘到“梦中情房”。
从个体的买房心态可以看出,当前购房者对房子的“投资”属性看得越来越淡,房子的居住属性所具备的建筑质量、房型等硬性条件成为买房的核心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