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2025年2月16日,央行正式披露2025年1月金融数据“成绩单”,M1、M2的增速呈现一升一降,剪刀差缩小的趋势。1月M2突破318.52万亿元,新增贷款增加5.13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增加4935亿元。
2025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52万亿元(2021年-2024年住户存款新增分别为9.9万亿元、17.84万亿元、16.67万亿元、14.26万亿元),主要是非金融业和非银业及政府存款下降。
毫无疑问,说明居民不敢过多的投资和消费,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具有预防性储蓄心理,反映出当前国内投资渠道和收益有限,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更安全的吃利息,影响了居民消费和投资的释放。
2021年-2024年住户存款新增分别为9.9万亿元、17.84万亿元、16.67万亿元、14.26万亿元。因此,只要拿出一半来买房,经济就恢复了。约5万亿元-7万亿元一旦进入房地产,信心复苏、销售回升,房企风险必化解。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过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过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
M1过高M2过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目前最大的问题是M1、M2过低,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不足。而货币政策的调整,因考虑到挤水分,货币未放水。
M1,M2增幅双双下降,剪刀差收窄
2025年1月起,M1开始按新口径统计。“上新”后的M1在纳入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后,统计口径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2025年1月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呈现增速回落0.8%。2024年1月-12月M1同比分别为5.9%、1.2%、1.1%、-1.4%、-4.2%、-5%、-6.6%、-7.3%、-7.4%、-6.1%、-3.7%、-1.4%(新口径增长1.2%)。
2023年1月-12月M1变化,1月6.7%、2月5.8%、3月5.1%、4月5.3%、5月4.7%、6月3.1%、7月2.3%、8月2.2%、9月2.1%、10月1.9%、11月1.3%、12月1.3%。对比2023年、2024年的月份变化,M1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
M1呈现增幅回落0.8%,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营主体预期有所改善,反映出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持续改善。按照1月北上广深和热点二线城市楼市销售数据,销售回升不明显,市场呈现降温趋势。
2025年1月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呈现增幅回落0.3%。2024年1月-12月M2同比分别为8.7%、8.7%、8.3%、7.2%、7%、6.2%、6.3%、6.3%、6.8%、7.5%、7.1%、7.3%。
2023年1月-12月M2变化。1月12.6%、2月12.9%、3月12.7%、4月12.4%、5月11.6%、6月11.3%、7月10.7%、8月10.6%、9月10.3%、10月10.3%、11月10%、12月9.7%,对比2023年、2024年的月份变化,M2呈现先高后低。
M2增速回落0.3%,主要是居民存款增速上行,而企业存款增速下行,反映了春节假期发奖金等行为使得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1月市场流动性偏紧是非银存款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导致M2增速回落。
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形成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这部分存款不计入M2,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后续政府债券发行融入的资金逐步支出后,转化为企业存款计入M2中,未来M2增长有望加快。
M1、M2增速双双回落,楼市走弱、春节错月扰动是主因。1月M2增速较上月回落0.3%至7.0%,首先是信贷增速放缓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偏弱。其次是财政支出相对偏慢,财政存款环比大幅增加存在负向拖累作用。
再次是春节错月、化债放缓导致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减少。最后是非银存款减少,资金继续流向理财持续对M2形成负面冲击。新口径1月M1增长0.4%,较上月回落0.8%,主要源于高基数、房地产销售边际走弱、化债放缓。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6.8%,实际是扩大。2025年1月M1与M2剪刀差为6.8%。2024年1月-12月M1与M2剪刀差分别为2.8%、7.5%、7.2%、8.6%、11.2%、11.2%、12.9%、13.6%、14.2%、13.6%、10.8%、8.7%(新口径为6.1%)。
2023年1月-12月M1与M2剪刀差分别为5.9%、7.1%、7.6%、7.1%、6.9%、8.2%、8.4%、8.4%、8.2%,8.4%、8.7%、8.4%,剪刀差呈现先低后高。M1与M2“剪刀差”的扩大、收窄,说明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弱。
资金活化度低,金融体系资金积淤现象没有改善,银行存在惜贷的情况。当务之急是银行资金贷出、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激发经济内生增长的动能,让投资、消费复苏,才能实现经济的企稳。
新增贷款暴涨,个人住房贷款回暖
2025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信贷增速回落0.1%至7.5%。其中居民、企业贷款分别新增4438亿元、4.78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363亿元、增加9200亿元。
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多增,超市场预期实现“开门红”。1月信贷数据较好有春节因素的影响。总的来看,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为金融总量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为9个月来首次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7.5%,较上月回落0.1%,延续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回落态势,尚未止跌回稳。结构上,企业部门亮眼,居民部门偏弱”的分化特征明显。
2024年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2024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8.09万亿元(2023年22.75万亿元),大幅少增4.66万亿元(2023年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创5年新低。
202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8.09万亿元,比2023年减少3.66万亿元(2019-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分别为16.81、19.63、19.95、21.31、22.75万亿元),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22.75万亿元,成为1987年以来最高记录。
2025年1月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1月短、中长期新增居民贷款均呈同比少增,分别为下降497亿元、4935亿元,同比分别少增4025亿元、1337亿元。
春节假期错位,1月楼市交易回落,估算一、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录得下降0.8%,较上月下行40.0%,拖累居民信贷的投放。1月新增企业短期、中长期新增贷款分别为1.74万亿亿元、3.46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800亿元、1500亿元。
春节错月和地产销售走弱,拖累短贷中长贷少增。1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4438亿元,同比少增5363亿元。其中居民短贷由正转负,同比减少4025亿元亿元,为拖累因素。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1337亿元,结束连续三个月同比多增态势。
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好转。2025年1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释放出进一步折射出202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的趋势。重点城市成交延续止跌回稳是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暖的重要支撑。
CRIC监测的重点30城1月整体成交同比转正,微增1%,绝对量水平显著超去年2月春节月。市场热度方面,30城项目平均去化率高达46%。从热销项目来看,区位核心、产品力较强的改善盘无疑是支撑市场短期高热的核心原因。
2025年1月住户贷款4438亿元占新增贷款5.13万亿元的8.6%。2024年住户贷款2.72万亿元(2021-2023为7.92万亿元、3.83万亿元、4.33万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18.09万亿元的15.0%(2021-2023为36.9%、17.9%、19.%)。
2025年1月中长期贷款4935亿元占新增贷款5.13万亿元的9.6%。2024年个人贷款2.25万亿元(2020-2023为5.95万亿元、6.08万亿元、2.75万亿元、2.5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18.09万亿元的12.4%(2021-2023为30.4%、12.9%、11.2%)。
超九成新增人民币贷款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房贷占比不足一成
2025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8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6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08亿元。说明超过90%以上的信贷统统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房贷占比不足一成多。
2025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按照信贷投放结构看,超过90%以上的信贷统统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房贷占比不足一成多。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其中超过70%以上的信贷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房贷仅占一成。
2025年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4.78万亿元(2023年17.91万亿元、14.33万亿元)占新增贷款5.13万亿元(2023年22.75万亿元、2024年18.09万亿元)的93.17%(2023年79.21%、2024年78.72%)。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46万亿元(2023年13.57万亿元、2024年10.08万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2023年22.72万亿元、2024年18.09万亿元)的67.44%(2023年59.64%、2024年55.72%)。
2025年1月住户贷款新增4438亿元(2023年4.33万亿元、2024年2.72万亿元)占新增贷款5.13万亿元(2023年22.75万亿元、2024年18.09万亿元)的8.6%(2023年19.03%、2024年15.03%)。
2025年1月中长期贷款新增4935亿元(2023年2.55万亿元、2024年2.2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5.13万亿元(2023年22.75万亿元、2024年18.09万亿元)的9.6%(023年11.20%、2024年12.4%)。
总体看,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整体达到市场预期。由于春节和房地产销售弱,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经济增长动能需要稳固。2025年货币政策应及时配合、适时操作。预计降准、降息及结构工具在央行工具箱择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