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家长们真的是煞费苦心。
近日,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公号公布了一个关于“拉关系”搞定学位被骗的案例,一男子谎称“认识深圳某教育部门领导”,可以托关系办学位,诈骗多位家长共计226.8万元。
01
认识关系人士帮办学位?
深圳已有多名家长被骗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公布的这宗案例为2023年3月,姚先生聘请黄某为女儿的补习老师。补习期间,黄某声称自己“认识深圳某教育部门和知名学校的领导”,可以帮忙办理学位,还出示了2022年办理的“成功案例”截图。
信以为真的姚先生,不仅自己付费,还向亲友推荐,最终13名家长共支付119万元“学位费”。
直至当年9月开学,姚先生发现孩子并未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经查,2023年3月起,黄某以办理深圳多所知名学校学位为幌子,取得多名家长信任后骗取钱财。
在家长催促下,他甚至伪造录取通知单图片和录取短信,通过虚拟平台发送给家长,让他们彻底落入骗局。黄某诈骗金额共计226.8万元。
经深圳市龙岗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黄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此类事件并非个案,“托关系办学位”受骗的案例并非仅此一例。
此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一宗学位诈骗案成功获刑,涉案被害人多达80余人,金额高达600万元。
和其他家长一样,被害人邱先生早早就为自己孩子能进入心仪的学校而四处寻找途径。
2022年1月初,他在某网站上看到一条入学中介广告,称可以用专业力量帮助孩子办理学位。邱先生立即与该名吴姓中介取得联系并应邀到对方办公室见面。
吴某某称自己认识关系人士,且有经营多年的渠道,能够办理深户或租赁合同的学位入读。邱先生还是将信将疑。吴某某见状就向邱先生展示了一堆其成功办理过的案例合同,并表示如果办理不成功是会全额退款的。
有成功先例,办理不成还能全额退款,邱先生经过再三思虑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一个月后,他就和吴某某签订了办理租赁合同和学位的入读协议。
签订协议时,邱先生质疑为什么不是以公司名义签订,也不是以公司账户收款,而是另外一位吴姓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
吴某某回答说这种办理学位都是违反规定的,为了规避风险所以要以个人名义走账。邱先生深觉有理,于是如期按约将办理费用26万余元分两次打到了吴某某的私人账户。
但最终吴某某未将此事办成。失望的邱先生要求吴某某按协议约定退回全部款项,但接连催促了好些次,仍有13万余元的款项被以各种理由不断拖延退回。
失去耐心的邱先生愤而前往吴某某的办公室催债,却在这里遇见其他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家长。
大家互相交谈对证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于是报警。
经查,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吴某某共收取80余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700余万元,至法院开庭审理阶段,仅退回100余万元,尚有600余万元无法退赔。
截图:奥一新闻
检察官经审查后认为,吴某某并不具备为本案众多被害人办理请托事项的能力,具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所得款项其也是用于个人消费及赌博挥霍,证明其主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涉案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经审判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和量刑建议,作出如上判决,并责令其继续退赔被害人损失。(来源: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第一现场、幸福福田)
02
警惕“办学位”“走后门”等虚构说辞
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入学
家长们选择高风险道路为孩子争取教育资源,往往是多种焦虑与现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择这条捷径,家长需要面对一系列可能面对的风险。
教育诈骗是极其常见的犯罪形式。中间人(“学托”)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甚至伪造文件、印章。
一旦事情败露,中间人卷款跑路,家长支付的巨额“好处费”(动辄数十万)根本无法追回。
而且所谓的“领导打招呼”可能根本无效,或者职位发生变动,承诺无法兑现。事后对方完全可以矢口否认,家长没有任何合法凭证去追究。
深圳市人民检察官提醒:家长可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查询了解招生政策,务必通过正规途径办理学位申请或入学手续,切勿轻信所谓“认识领导”“有特殊渠道”等各类诈骗话术。
【楼市爆料】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