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备受关注的光明科学公园竟悄然变身“科学农场”?现场可见土地已正在开垦为农田,空气中不时传来肥料的异味。
这一转变让不少光明居民直言“看不懂”:“农田真的能提升区域价值吗?”有人支持这种生态回归、返璞归真的做法;
但更多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将城市中稀缺的绿地改为庄稼地,究竟是创新还是浪费?”这片土地的未来,到底该用来种粮食,还是该用来“种希望”?
01
事实上,此前就有消息传出,光明科学公园内的“日之湖”因涉及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将被取消并改造为农田。
该消息传出,便在网络引发强烈反响。
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认为日之湖是科学公园的灵魂所在,一旦消失,公园将失去其独特的景观价值与公众吸引力。
也有人表示,自己买了房,规划却变了……
也有网友认为应该是为了科技馆运营,暂时性的景观提升。
小红书
此后,有网友收到了官方的回复信息。
信息表示,科学公园一核区并未取消建设计划,目前设计方案正处于研究阶段。
由于该区域当前景观条件较差为改善整体面貌短期内将对该区域进行农业复垦。同时,日之湖项目也未取消,相关设计工作将与公园整体方案同步推进。
这份回复虽没有明确建设时间,但至少让大家心里的疑问落地了。
02
光明科学公园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根据规划,该公园以“科学领航,光明蝶变”为核心理念,融合生态景观与科学主题,形成“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
核心区布局科技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北翼打造柴山自然剧场与登山步道系统,南翼规划湿地景观与休闲广场。开放期间举办“科学艺术在光明”系列活动,日均游客量突破万人次。园内设置科学顶环廊、林梢栈道等观景设施,并构建人工鸟巢群落强化生态功能。
科学公园原规划图
目前,公园内的科技馆已投用。南公园的南面已有多个楼盘建起来。
从6月份的航拍图可以看出,公园的建设处于停工的状态。(具体以实际为准)
大片空地为科学公园 6月份航拍图
在今年4月份,光明还公示了《科学公园(一期)详细规划修编方案》。
科学公园位于光明中心区,北接公常路,西至华裕路,南临光辉大道,东临光明大道及光侨路,地铁6号线穿园而过。
科学公园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面积约16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绿化工程、园建工程、地下车库、桥梁工程、涉水工程、林相改造、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
目前一期北翼已经开放,一期南翼正在建设中,二期目前还在规划阶段。
建设意义:
定位为深圳北部中心的“绿色核心”,被列入2021年光明区重大项目,其建设有利于加快提升光明科学城生态环境,创造宜居宜行的生活环境,助力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光明区位优势。
为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核心公园,承担着区域绿色核心、绿意引擎的重任。作为光明科学城国际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配套,将被打造为深圳北部的“绿色生态心脏”。
设计理念:
以“科学领航,光明蝶变”为主题,设计标志性景观:
一个约9.5万平方米的日之湖,形成约1.4千米的环湖岸线,是光明中心城区未来的城市山水客厅;
一幕全方位震撼人心的科技水秀盛宴,演绎着科技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一座融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科学芯,是充满未来感的水下科技发布厅;
一条1.6千米的橙道隐现在马鞍山林间,供人群在树林间穿梭,带来立体的景观游览体验;
一座33米高、旋转升腾、绿色生态的科学智慧光之塔,是科学与艺术的共融,寓意着科学不断向上蓬勃发展;
一处极目抒怀向往光明的科学云顶,象征着科学的巅峰;
三条穿梭于公园内的水系,形成2千米长的生态自然水岸,1千米长的蝴蝶谷湿地;
一条连通南北的生态体验廊道,形成动物跨越地铁的便捷生态走廊。
周边:
项目用地位于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功能活力核心区域,集聚光明科学城国际化高品质优质公共服务配套,居住、商业、商务办公及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复合,为“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融合,将成为“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和“科学城的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辐射光明中心区核心区域,作为“绿色核心”延伸出放射状绿色网络构建光明中心区的生态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