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楼市运行有一些新现象!
近日,住建部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指出二手房交易占比逐步提高,多个省份二手房交易超过新房,这是一个新现象。掌握当前的楼市,一个切入点就是二手房市场,不仅因为二手房在多数城市的销售占比超过50%,对很多新房购房者来说,先卖掉手上的二手房,才能购置新房。
还因为,二手住房挂牌量价、交易量价是否稳定,已经成为整个楼市能否实现“止跌回稳”的关键。上半年,各个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低总价”房源交易占比上升了!
数据来源:兔博士地产智慧
2025年上半年,广州总价200万以下的二手住房交易占比为46%,比24年上半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而200万以上各价格段,基本在下降。特别是总价300万以上的,占比下降非常明显。300-500万、500-800万、800万以上,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
而且,广州还不是特例。我也总结了上海、南京这个两个城市的数据。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南京总价200万以下的房源,销售占比从去上半年的48%上升到58%,而200-300万、300-500万、500-800万,相比24年6月份,均下降3个百分点,总价800万以上的下降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兔博士地产智慧
再看上海。今年上半年,总价300万以下二手房交易占比达到45%,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300-500万下降了2个百分点,500-800万上升了1个百分点,其他价格段的保持稳定。北京总价300万以下二手房销售占比也提升了很多,从去年上半年的35%增加到了46%。
可以讲,低总价主导二手房市场,二手房市场主导整个楼市。
低总价房源之所以主导市场,且占比上升,有人说与这几年房价回调有关,越来越多的房源进入到低总价区间。从2021年9月份开始,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指数基本下跌了近4年了(除23年一季度)。还有,网上有很多报道,称某某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回到2016年或2017年的水平。
但这个说法有点问题,甚至站不住脚。因为,这一轮价格回调可谓是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为啥唯独低总价房源占比提升了,其他价格段基本都在下降?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与政策调整有关。
首先,这一轮政策纾困,不管是首付、利率降低,还是降税费,最有利于纯刚性需求。
比如,贷款首付从30%降到15%,利率从5%以上降到3.1%。对刚需来说,这样的贷款条件是史无前例的友好。如果又遇上房价下跌了40%左右,那毫无疑问,眼下是对刚需购房最好的时期。
同时,上面讲的这些热点城市,过去十几年有大量的年轻人、新市民流入,但那段时间房价很高、利率很高,他们也确实探不着。但现在,很多刚需能探得着了。以广州为例,200万总价的房子,首付只要30万,每月月供7000多,这个压力对广州大多数打算买房的人来说,还算适中。
再考虑到,没买房的人,这几年一直在积攒收入,首付30万的压力不算大,有的人可以给到3成首付,大约60万,月供的压力就更低了。再加上,这部分人群也到了安家落户或成家立业的时期,刚需买房的势能也在集聚。综合以上,就促成了热点城市低总价房源成交占比上升。
数据来源: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
那么,为何中间价位的二手房交易占比下降了?
这可能就是当前二手房市场,或者说楼市最大的一个堵点,就是改善动力很强,但能力弱化。住房进入改善时代,这是共识。比如,原来的房子比较旧、比较小、比较偏。现在消费要升级、人口增加了、小孩出生了,这几年收入积攒了,都是改善的动力。照理说,改善动力和能力都很强。
如果我们承认,中产是改善主体的话,那么大部分群体,不得不遵循“卖一买一”的改善路径。但事实上,对这部分有房群体来说,“卖旧买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几年,尽管房价在调整,但回调的幅度显然是有差异的,外围区域、老旧住房、小房子等,价格跌幅更大一些。
比如,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二手房价指数,发现2022年以来,90平米以下的二手房,价格跌幅更大。大城市更明显,比如2023-2025年初,上海90平米以下二手房价指数下跌8.4%,而144平米以上下跌4.6%。显然,小户型二手房多为老旧房源,户型、体验方面有短板。
数据来源:wind(25年为5月份的数据)
因此,如果卖掉手上二手房,去买大户型二手房,压力自然增加了。如果卖掉远郊或近郊的二手房,买中心区的二手房,压力就更大了。因为这一轮价格调整,近郊和远郊的跌幅更大。
还以广州为例。前面讲了,广州200万总价以下二手房交易占比46%,2025年一季度,这个价格段的房源,套均成交总价为130万,而200-300万、300-500万价格段的套均成交总价分别为245万、382万。因此,换房时需要额外支出100-250万,如果手上贷款还未还清,压力山大。
当然,改善住房的诉求是多样的,除了“小换大”,还比如,因为当时收入不足,前几年购买了公寓、郊区房、塔楼、安置房等等。现在,发现这几类房子的舒适性太差了,打算卖掉并置换成品质好一些的住宅,但这几类房子都是这几年价格跌幅比较大的,置换的成本都很高。
前几年,投资客太多,现在很多小区动辄就十几套、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的挂牌,多为投资客出货。前面讲的这几类房子,价格跌幅比较大,往往就是出货的重灾区。你要置换的话,要么降价幅度更大,才能完成“先卖”这个环节,要么就得面临更长的交易周期,也加大了置换成本。
如果站在更广、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置换住房的“中产群体”,可能面临着比换房更急迫要做的事情。如果首套房购置年龄普遍超过35岁的话,那么中产面临的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子女教育。这其中,除了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考学竞争,更多的是真金白银投入上的军备竞赛。
数据来源:Deepseek
如果再考虑到父母养老、房贷压力等,以及职业的稳定性预期和竞争压力,再加上房价预期的彻底扭转,换房的潜力确实存在,但动力可能没那么足了。观察创造中产收入的几个行业,比如地产、金融、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近年来薪资的变化,估计很多人有类似的判断。
当然,这种差异在城市间有不同。我们看看上海、深圳这两个城市,尽管都有超低价位房源占比上升、主导市场的现象,但中间价位的刚改、改善比例相对稳定。比如,总价300万以下的二手房成交,上海从24年上半年的43%上升到25年上半年的45%,但中间价位的500-800万上升1个百分点,800-1500万、1500万以上,占比并没有下降,上海的刚改、改善保持了韧性。
数据来源:兔博士地产智慧
如果再看深圳的话,“类上海”的特性也比较突出。上面我们用兔博士的数据,这次我们用乐有家的数据,发现中间价格段并未出现其他城市的“集体塌陷”。300-500万、500-800万的改善占主导,且相比2024年有明显的稳定性,部分价位段还有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新兴产业在这些城市的集聚,比如创新链条上,沪深都形成“高校/实验室-孵化器-资本-产业集群”全闭环。
另外,就是对高校毕业生、对国内其他地区购买力的吸引(上海对江浙、安徽,深圳对广东、湖南等)。从而,在低价位房源占比上升的同时,刚改、改善等需求也保持了一定的热度。但对于广州、南京等城市来说,这两个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也就导致了中间价格段的交易下滑。
数据来源:深圳乐有家
但即便如此,如果从相对变化来看,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低总价房源占比上升都是最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和广州、南京以及其他城市,都是一致的,也是2025年上半年楼市的最大特征。
之前,一个朴素的认识是,“买涨不买跌”,但对广大刚需群体来说,绝非如此。只要房价降到位,购房环境足够友好,就有“竭力上车”的愿望,这种买房的行为已超越了价格涨跌的层面。很多打工人,即便收入的大部分用来还房贷,依然要拥有一套房,这可能是中国刚需的底色。
对于大部分城市,二手房交易超过了新房,二手房市场以刚需为主导,当然部分改善型需求也转向了大户型的二手房。比如,根据克而瑞统计,2024年二手住房市场4-5房户型的产品成交占比均提升了,四房户型占比从23年的26.4%提高到了29.2%,5房户型也略微上升了0.2%。
数据来源:深圳乐有家
我们看到,深圳60平米以下、60-90平米的二房产品,占比下降,而90-144平米和144平米以上的产品占比走高。其中,有“一步到位”的买房决策,但也有部分改善型需求在二手房市场完成。
如果是这样,对改善主导的新房市场来说,可能就是比较明显的影响了。再加上,二手房不仅有“总价低”优势,单价也有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2025年5月,新房价格指数年平均下跌3.25%,二手房年平均下跌5.57%, 二手房与同区域新房相比,有明显的单价优势。
数据来源:克而瑞、贝壳研究院
同时,二手房还有即时交付的优势。因此,近年来二手房交易占比不断提升。根据中指院的数据,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交易占比,从2023年的48.2%增长到2024年的61.7%。笔者咨询Deepseek,显示重点城市今年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在50%-70%,且这一比例都比年初增加了。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
尽管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激励改善型需求,且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我们认为改善型需求开始崛起,住房改善时代到来了。同时,这几年的政策一直在激励住房改善,希望能带来房地产的新生力量。但二手房交易占比却不断提升,而且低价位二手房占比提升更快,且主导市场。近期,尽管高品质的“好房子”受到了市场欢迎,但相对整个市场来说,还停留在点状。
事实上,改善型需求确实在崛起,但这也是存量时代大背景下的崛起。重要的是,住房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后,意味着涨价预期驱动、(区域、地铁、新城新区等)规划概念驱动的新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资产属性到居住属性的巨大调整后,刚需、刚改才是有效需求。
如果考虑到前十几年人口往大城市涌的趋势,结合近期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低总价二手房主导的这个新现象。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刺激新房市场、怎么重视住房改善时代,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这就是为何,近期住建部领导调研广东、浙江时指出,上半年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增长,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态势。也就是,新房加二手看的话,市场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