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深圳新房市场仍挂着降价招牌。
若只是常规九折优惠?购房者大多不屑一顾:"没啥诚意";
即便打到八五折封顶?人们仍持币观望:"下一批更香";
然而当南山深超总某新房项目祭出五折惊爆价时,单价5万起就能买入深超总基地,与千万豪宅做邻居,想必你会心动吧?
但如此诱人的“价格”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5.2万/㎡还送1.2万/㎡装修?
背后有没有猫腻?
“南山新盘推出特价房源,5.2万/㎡,送1.2万/㎡精装修。”
这则消息,在购房社群里流传甚广,而后具体项目也被扒出来,是位于深圳超级总部基地的新盘——超总壹号。
这样的价格究竟有多大吸引力?
超总壹号与去年10万/㎡的备案价价相比,如今的价格堪称五折大促销。
更让购房者咋舌的是,对比周边深湾玖序的精装均价,该项目的特价房源相当于直接打了四折;
“用郊区的价格就能住进深超总基地了?”
惊叹之余,敏锐的网友很快察觉到不对劲:“住宅怎么可能打5折,何况还是南山的?”
经过核实,真相浮出水面 —— 这些所谓的特价房源实为商办公寓,房屋性质一栏明确标注着 “商业/办公用途”。
在几年前,楼市火热,住宅供应跟不上,加上深圳限购门槛高,让这些大平层公寓一度吸引了不少土豪买入。
2020年,恒裕深圳湾以超15万/㎡的均价入市,据传开盘便吸金逾 60 亿元;同年的太子湾公寓均价约12万/㎡,更是创下三度 “日光” 的销售奇迹,风头无两。
然而,高峰过后便是急转直下的滑坡。
自2021年起,随着深圳楼市整体降温,住宅去化速度放缓,商办公寓更是遭遇 “雪上加霜” 的困境。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一手办公共成交111套房源,同比下降66.3%,环比下降72.6%,为近十年最低。
于是,开发商们纷纷扛起降价大旗:
南山京基御领公馆从6.7万 /㎡降至3万+/㎡;
南山金众麒麟府的单套房源从3415万直降至1290万,跌幅高达81%;
南山华侨城新玺的工抵房最高折扣达6折;
福田岁宝壹品从8.98万/㎡跌至4.4万/㎡……
新房打骨折,二手房也难逃一劫。
在社交平台,有网友分享称,他之前买了一套龙光玖钻,当时均价6.5万/㎡,如今成交价普遍在3-3.2万/㎡,算下来亏了5成。
类似的案例在市场中层出不穷,每一个亏损数字的背后,皆是难以言说的辛酸。
公寓鄙视链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除了市场原因,如果分析上述项目如此“贱卖”的原因,还是因为其身份“尴尬”。
深圳新房市场目前存在3种公寓性质:商务公寓、商办公寓和产办公寓。
而在公寓的 “金字塔” 中,处于顶端的是商务公寓,部分项目可通燃气,可民水民电,是名正言顺的类住宅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部分区的商务公寓可申请上学,如罗湖、福田、南山、龙华、宝安、盐田、大鹏;
商办公寓,通俗来讲就是由写字楼改造而成的公寓,不通燃气,商水商电,原则上这类物业是不允许用于居住的。除了查看预售证上标注的房屋性质,辨别商办公寓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像 “层高 4.5 米”“买一层送一层” 这类宣传话术,大多用于商办公寓。
产办公寓,一般为宿舍性质,购买时需以公司名义注册。
由此,公寓市场的 “鄙视链” 清晰可见:
商务公寓>商办公寓>产办公寓。
不过对于买房人而言,先别被折后价格冲昏头脑,下手前一定要考虑好这两个问题:
因此,对于买房人而言,先别被折后价格冲昏头脑,下手前一定要考虑好这个问题:
身处当前的市场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别指望公寓能大幅升值。住宅尚且难以维持不贬值,更别说公寓产品了。
而且一旦入手,公寓的水电费、管理费比住宅高,持有产业公寓还要交房产税等。
就算打算出售,高昂的交易税费就足以让人却步。
如果刚需群体有自住需求,建议首套房还是选择购买住宅。
所以,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寓,都更像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后的进阶型产品。
如果手上的资金只够买一套小户型公寓,且确实有自住需求,那么尽量选择商务公寓,且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