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首席记者 袁静娴
近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8.0%,成为制造业回暖与产业升级的鲜明信号。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深圳正加速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从工业机器人高产能释放到人形机器人率先量产,智能制造新势能正在湾区核心区迸发。
一方面,深圳的机器人产业,正展现出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澎湃动能。2023年,深圳以1797亿元的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7.4万家,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
在颇负盛名的南山区“机器人谷”,越疆、众擎、智平方等一批技术型企业快速成长,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让机器人完成前空翻、冲咖啡、跳舞等高难度任务,到在工厂中实现“群体智能”协同作业,再到人形机器人大额中标订单的频频刷新,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器人企业呈现集体加速态势。
另一方面,产业链紧密联动,也加速人形机器人走向规模化。“组装一台机器人所需的配件,开车一小时基本都能在附近企业找到。”众擎联合创始人姚淇元此前向记者表示,从上游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中游整机装配,到下游场景落地应用,生动体现了深圳上下游企业间的高效协同能力,深圳已形成具有高度耦合的创新生态。
随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人形机器人也正从“展演型技术奇观”迈向“工程化产业落地”。在深圳,越来越多企业正凭借核心技术和合作渠道,收获大金额订单,加速抢占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
摩根大通在7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首次覆盖“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并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35港元。研报指出,优必选凭借先发优势和全链条能力,已构建起稳定客户基础,比亚迪、富士康、吉利汽车、东风柳汽、北汽新能源等均已成为其合作伙伴。优必选近期斩获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大单,为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金额最大的中标项目。
在产品迭代上,今年上半年,深圳企业同样保持高速创新。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全球首创自主换电功能,实现7×24小时不停机作业,打造“永不下线”的新质生产力;越疆的人形机器人“Atom”具备“远程存在”能力,在深圳操作员的远程指令下,完成1800公里外山东家中的烹饪操作,将人机交互推向新高度。
此外,政策驱动再提速,助力深圳机器人驶入发展“快车道”。在今年2月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发布会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透露,深圳将进一步加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力度,包括开放100个应用场景、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完善产业配套服务等多项举措,释放更强产业动能。
从数据增长到技术突破,从产业集聚到政策扶持,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强劲节奏”已然奏响。这不仅是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端的生动写照,也为中国智能制造探索出一条“以场景催应用、以应用促迭代”的先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