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省交通部门获悉,预计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建成引领全球、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进入快车道,计划2025年建成投运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于去年开建,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能满足包括世界最大客机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起降。
三跑道位于机场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能满足包括世界最大客机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起降。
项目工程填海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足球场。
深圳机场被称为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201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大关,在最高峰期时,平均1分多钟就有1个航班起降。
根据2021年的数据,在疫情影响之下,深圳机场仍保持强劲活力,空港三大指标在全国各大机场中名列前茅: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航班起降31.8万架次,均跻身全国前三甲。
据了解,第三跑道扩建工程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设计建设,建成投运后,将推动深圳机场飞行区进一步扩能增效,满足大湾区航空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预计到2035年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共有7座运输机场、11条跑道。
其中,三座国际航空枢纽分别为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两座干线机场为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两座支线机场为佛山沙堤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
根据规划,各大机场在未来几年均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圳机场三跑道及T1、T2航站区等改扩建工程在2026年完工后,终端保障能力将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50万吨;
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项目2024年扩建完成后,终端容量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1000万吨;
2025年,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新增两条跑道,终端容量将达到旅客吞吐能力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600万吨。
惠州机场新一轮改扩建工程将在今年内启动。下一步,惠州机场将与深圳机场在市场拓展、空域资源等方面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承接深圳机场外溢需求,切实发挥深圳第二机场作用,提升深圳及东莞东部、深汕特别合作区及河源等区域的航空服务。
此外,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将新建,澳门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均也在实施扩建计划。
预计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7座运输机场将拥有17条跑道,预计目标旅客吞吐量约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客货保障能力比2020年约提升一倍。
加速建设国际一流湾区“航空引擎”,大湾区机场群承载国家战略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与纽约湾区相当,但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远高于其他湾区。业内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发展更加具有空间和后劲。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Consulting预测,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货运需求量将达4.2亿人次和2000万吨,前景可期。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是落实国家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
据了解,《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建设,强化空域保障,加快互联互通,推进关检互认,打造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运行效率国际一流的世界级机场群。
《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民航整体规模、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未来发展目标:
即第一阶段是筑基成长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民航整体规模、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
第二阶段是全面提升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协同、绿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级机场群,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发挥战略性、基础性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承载着国家战略赋予的使命,也担负着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应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着错位发展、竞争合作、良性互动原则,优化设施网络、航线网络和服务网络,加强空地全方位、一体化协同,鼓励各主体市场化、多元化竞合,更好实现世界级机场群与世界级城市群联动发展。
【规划先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