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前7月楼市可谓是喜忧参半。
一方面,新房成交迎来季节性回落,并降至年内低位,累计同比转负。
另一方面,以上海、杭州、成都、南京为代表的城市,核心区高端改善项目热销,对于维稳市场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作为传统成交淡季,8月份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波动,不过基于去年基数较低,同比降幅仍有进一步收窄的可能,累计同比降幅或将延续5%以内,延续弱复苏走势。
根据CRIC监测的重点30个城市来看,7月成交规模为823万平方米,环比降29%,同比下降20%。前7月累计成交708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微降1%。
一线城市全面回调,仅宁波、惠州等个别城市迎来阶段性回升。
从去化情况来看,市场热度季节性回落,环比持降。
据CRIC监测数据,30个重点城市7月平均开盘去化率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30%,降至年内新低,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仍好于去年同期。
其中,杭州、南宁、天津去化率超六成,主要得益于适销对路网红盘入市带动作用。
从变化趋势来看,各城市去化率环比跌多涨少。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热点城市本月去化率高位回落,深圳降至4%创近10年来新低。天津、苏州、郑州、常州等二三线城市去化率同环比齐增,市场延续弱复苏走势。福州、济南、嘉兴、徐州等弱二三线城市7月去化率均不足2成,市场仍延续低迷走势。
随着市场上高端改善需求释放,核心区高改项目销量居高不下,成为楼盘能够实现热销的一大特质。
这一情况在上海特别明显。根据CRIC监测,7月上海共有24个盘入市,其中浦东顶流改善项目杨思板块翡雲悦府,7月两次开盘去化率分别达到了86%和100%。
另外,成都核心区高端改善项目表现也比较亮眼。7月成都销售金额排名TOP10的项目中,有四个项目都是核心区高端改善项目。其中,麓湖生态城以10.2亿元位列榜首。以麓湖生态城为典型,这四个项目普遍具有地处核心地段、产品力优势和高频词推售三大特征。
还有南京,主城核心/次核心板块优质区位,叠加高性价或产品助力短期市场热度维持。
此外,在一些城市,学区房仍是撬动购房需求的“利器”,典型如长沙和西安。
比如在长沙7月份新房成交金额TOP10项目中,有学区加持的项目占了2席,比如中建桃李九章去化套数为72套,显著高于其他项目销量。
在西安,强教育属性楼盘仍是“销量王者”,以中国铁建西派澜廷项目为例,该项目双名校加持,7月认购70套,位列西安7月销量TOP6。
各地高得房率四代宅、新规项目短期内对市场热度正在发挥着重要的“托举”作用。
通过CRIC统计的部分7月销量居前产品力突出的“好房子”项目可以看出,购房者仍在为好的产品买单,比如郑州和西安两个城市,“好房子”项目7月认购套数均超过100套。
不过,并非所有“好房子”项目都能实现热销,新规产品亮点若仅停留在得房率提升上,难以打动客户,这方面武汉的华侨城天荟最为典型。
作为板块唯一准四代宅项目,华侨城天荟得房率高、空间尺度感和功能性提升,同样价格也是板块内最低。开盘去化率仅为18%,未能实现热销。
原因在于,新规/四代宅产品集中入市的情况下,销量亦有分化迹象,客户被上游板块分流,再加上项目自身大盘配套未落实,板块规划兑现慢,价值难提升。
还有一类项目,仍在加速“以价换量”。
比如苏州,成交TOP10项目中,有7个“以价换量”,受此影响,7月苏州新房成交均价只有2.2万/平方米,下降至2020年至今低位,多数项目的折扣均在8折及以内。
整体来看,上海、成都、杭州、南宁等热点片区核心区高改豪宅入市撑起热销半边天,西安、长沙等有学区加持的项目热度不退。而产品力较强的四代宅产品迎来分化,不过总体销量仍好于传统项目。
对于多数弱二三线城市而言,刚需客群消费降级严重,部分楼盘仅能依托大折扣,高佣金、强渠道等策略实现销量提升。
接下来楼市预期还将延续弱复苏走势,不过城市间、项目间分化仍将是主旋律,另外单城市区域、项目间冷热分化还在持续加剧,核心区域配套、产品俱佳的项目还将保持高热。
具体城市来看,北京得益于五环外限购政策放松,利好政策加持下改善项目或将直接受益,成交或迎来进一步释放,深圳、上海优质供应短期“告急”,加之前期需求放量短期内无利好政策,成交或迎来阶段性瓶颈。
部分二线城市诸如天津、苏州、长沙、重庆、厦门等或迎阶段性复苏,尤其是伴随着高得房率的新规住宅、四代宅产品集中入市,整体市场热度或将延续稳中微增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