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逸枫
中国房地产上轮30年(1987年-2017年),房价一直都 是大涨小跌的上涨规律,涨的时间长跌的时间短。归根结底是住房制度变革、人口(城市化)、土地三大红利的持续增长之下,才迎来房地产行业大爆发。其中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不断扩容,人口不断集中,资源不断聚集,形成强大购买力,土地的供应制度形成的单轨制。
这个“房价大涨小跌,涨的时间长跌的时间短,涨多跌少”规律逻辑背后是制度、人口、土地三大红利爆发的根源,所谓的市场运行逻辑。其中经济发展模式(投资驱动型)、项目资本金制度(30%的资金杠杆)、产权制度(二权一制)、土地制度(招拍挂、土地储备、土地抵押)、预售制度(预售款的无息杠杆)、财税制度(分税制)。
期房制度(期房销售制)、住房制度(福利分房与货币分房及自建房三轨制,住宅供应体系的福利住房、商品住房、保障住房、棚改住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多元制,其中货币分房让住房需求全面爆发)、开发贷款制、房贷制度(购房按揭制、住房抵押制)的改革、诞生,是房地产行业崛起、发展、繁荣的根源。
下一个30年,中国房地产迎来新制度、新土地、新人口、新金融、新管理五大房地产红利时代。所谓的新制度,即住房制度、 土地制度的新改革,城市更新制度改革,新土地是宅基地上市、集体土地上市等,新人口是二孩、三孩全面放开,未来还会放开四孩。新金融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新管理是房企新的创新。
笔者按照目前中国城镇化看,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离发达国家超85%,还有20%的空间。自2010年以来,有1.6436亿乡村人走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过去41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快速增至9.01亿,净增加7.31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至63.89%,提高46%。
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将新增超过1.9亿-2亿以上城镇人口,主要向19个城市群、34个都市圈集聚。据《世界城镇化发展展望2018》,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70.6%,2050年达约80%。预测,中国城镇人口峰值将在2042年左右达到约10.4亿人的峰值,将比2019年再增加1.9亿,其中80%将集聚在19大城市群,其中多数又将集聚在大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4%,这个45.4%,离发得国家差别巨大。譬如中国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70”的人口有部分是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因此,中国要实现80%以上的城市化率,预计还要超过20年到30年时间,意味中国房地产红利至少还有30年。
房价上涨来源于需求的增长,没有需求就没有上涨。未来20年、30年中国要把城市化完成率达到80%,意味着城市化建设还在加剧进行。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小城市人口往大城市迁移,弱城市人口往强城市人口迁移,说明中国城市人口快速流动还有20年、30年。流动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价值。
流动、政策产生市场分化、城市分化。分化后,强的城市会一直需求叠加,弱的城市需求减退、衰亡。因此,中国未来的房价会一直涨,且还会存在大涨小跌的规律。作为买房的人一定要踩到这条房价“大涨小跌曲线”的谷底,这就是房地产半投资属性的重要之处。因为一个涨幅、一个通货膨胀透支的你10年的努力。
为什么调控这么多年解决不了,因为没有土地问题没有解决。2003年开始调控到现在,上海在1999年到2003年实行减税制,2003年之后出现问题,就是出在土地上。今天不从土地问题上来解决,没有办法根本解决现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这是上轮30年房地产调控没有解决的问题。
按照土地制度与土地供应看,原来出现的土地储备以及土地能不能保证未来生产供应。2003年之前,平均月增长40%土地供应量,2003年出现土地招拍挂之后,其中有14个月低于10%的低增长,18个月的负增长,2007年一直提出增加供给,所以有一段短期的高峰。
之后出现了2007年的"两防",即防止投资过热和防止通胀,然后又出现持续负增长。因为两年以前的土地计算为房屋生产量,如果连续两年的土地供应负增长,房价肯定是要上涨的。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3年、2017年、2018年下半年、2019年、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提出控制或叫收紧土地银行信贷两闸门。
18亿红线能不能突破,超过60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能不能转正,大量的集体经营用地能不能同价同权上市交易,城市更新的土地能不能实现2年开发,这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土地制度是制约房地产市场正常发展,资源分配的重要一块。税收+土地财政收入为地方带来70%来自于房地产,可以说基本上占到房价的70%。
住宅房产税与房地产税的全面开征,目前只是试点与讨论探索阶段。实际上,税法告诉大家,房产税、房地产税在一直存在。1949年的房产税是房产税,地税是地税,1951年把房产税和地产税合并了,叫做房地产税,那个时候土地和国际一样是私有产权的。1951年以后为什么不收了?因为公私合营以后没有私人房屋了,全都是公家的了。
记得一位地产大哥讲过,房产税没人收了,没法收了,收谁的?收不了了,所以就取消了。房产税取消以后变成了什么?就变成了工商税,变成了城市维护事业税,附加税,土地使用金,土地出让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现在列出来七八个税种,都是属于房产税这个范围之内。
因为凡是收了房产税的,都不能收其这类的税,房产税你都收了,是不是还要收入绿化税。2011年提出建立”物业税“,房产税初期的时候就提出,要减去相应的税费。因为总想在不减现有税的情况下加税,这是不可能的,老百姓一定会反对的。要先取消再收才合理,否则就是税上加税。
如果减了一些税,再征,能不能解决现在的土地财政问题?解决不了。不懂行的人以为,房产税、房地产税还能替代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70年的一次性支付相当于永久性的土地费,它是复利计算的。可是你要把它分成70年收,政府兜里一下子就没钱了,所以替代不了地方税,财政问题解决不了。
原有房屋的房价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交了土地出让金,有的没交,商品房占市场上的房屋总房量的多少?30%多。就是说70%多的房子,70%的房子是没有交土地出让金、税收的房子。大市政费,基础设施费有的没交。有的房改房是交了土地出让金的房子,商品房改成了房改房,有的不是,是原来分配的住房改房。能一并收税吗?统一实行这种房产税,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用长效机制彻底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那么就要解决的是土地制度问题,户籍制度问题。那么矛盾就在于短期政策不利于长期机制的建立,你没法解决土地制度问题,也没法解决户籍制度问题。农民的土地承包再增加30年,问题是不能修长期的基础设施,40年、50年。咱们是没有私有产权制的,因为没有土地的私有化。
从人口红利、住宅建设投资在GDP的比重(中国13%,日本、美国、法18%到22%)、人均居住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住宅投资量)、住房自有化率(86.4%,20%的家庭没有自己住房)、拥有第二套住房的比重(2008年8.9%,2009年提高2.5%,到2020年30%)、全国住房空置率平均3%)的角度看,房地产的发展空间大。
买哪些地方的房子房价会涨?其一是人口流入大的城市,人口是下一个风口。其二是土地价格上涨猛烈的城市,地价上涨效应。其三是调控的城市,越出政策的城市,越证明房价要涨。其四是集中供地的城市,供应不足。其五是过去三年到五年,住宅用地供应下降的城市。其六是有地铁、教育与医疗等资源多的城市。
不能说供求关系导致唯一房价上涨因素,因为公共资源,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上市公司等其他条件,城市集中度的条件都会导致房价出现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供求关系可以充分反映房价上涨趋势。2030年、2050年之前房地产不会出现下调与没有投资价值的时候,没有完成城市化之前,让房价掉下来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