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7日18时,深圳11区有5区的GDP已出炉。
先说重点:
从GDP增量来看,龙岗858.27亿占据了全市2195.47亿增量的近半壁江山,若再加上光明、坪山、龙华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增量,全市剩余待分配的GDP仅为767.42亿。
这意味着,龙岗GDP反超宝安升至第三名是板上钉钉的事,唯一的悬念是能不能超过福田;
从GDP增速看,行政区排第一的是坪山,合作区增速最高的是深汕;
从五普情况看,龙岗调增489.19亿,但全市调增量才296.87亿,也就是说有未出数据的行政区将面临GDP调减。
问题来了,这几年深圳发展大方向是一路向西,但为何增量和增速第一的行政区都位于东部?
这3个区冲刺6000亿?
值得注意的是, 2024年深圳将有3个选手逼近6000亿大关。
经济总量6000亿是什么概念?
就像万亿GDP之于城市,GDP跨过6000亿也是衡量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刻度尺。
据统计,国内GDP排名前列的区县中,前七位均已跨越6000亿大关,这些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以及广州天河区等经济强区。
从全国的城市来看,经济体量超过6000亿的区县也能“击败”超九成的城市。
首先是数据已出炉的龙岗,以5901.27亿元的GDP站在6000亿门外。
要知道2022年,龙岗GDP才4759.06亿,短短2年时间,GDP增量达到1100多亿,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然而,如果拉长时间线来观察,龙岗的经济增长并非一帆风顺。
上图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龙岗的GDP年增量保持在300-400亿之间。
如果龙岗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不出意外,它原本有望在2023年就迈入6000亿的行列。
但进入2020年后,其GDP增长却连续三年止步不前,甚至在2021年还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23年,龙岗才跨过了5000亿的大关。
第二个“6000亿”种子选手是福田。
2023年,福田的GDP就已达到5514.5亿。
此外,在今年1月的福田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福田区区长周江涛透露,福田全年GDP有望突破6000亿。
第三个“6000亿”种子选手是宝安。
虽然宝安2023年GDP初核数据是5202亿,距离6000亿还有800亿的差距,但按照2024年前三季度的增速6.8%,最晚也能在2025年突破6000亿。
龙岗凭什么反超宝安?
问题来了,去年还排在第四名的龙岗,为何突然之间飙到第三,甚至差点超过第二的福田?
如果说大部分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那么经济问题的本质都是产业问题。
龙岗与宝安,都是工业强区,但龙岗是强者中的强者。
仅一个电子信息产业,龙岗就足以吊打全国所有城区。
大家都知道,深圳是工业第一城。而深圳工业之所以强大,源于其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绝对制霸地位。
这个行业年产值高达2.5万亿,占据了深圳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5%,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的1/6。
而龙岗则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产值近10000亿,约占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40%。
正是凭借强悍的实力,直接被遥远的对岸盯上。
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深圳哪个区受伤最大?
不是南山,也不是福田,而是龙岗。
正因此,华为被制裁的那4年,也是龙岗止步不前的时候。
如今,华为回血完毕,2024年营收超8500亿,华为全屋智能业务、智选车业务、华为引望总部也相继落户龙岗。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也是一骑绝尘。
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新增业务线:全球研发中心、储能产业园、精密研发中心均设置在宝龙街道,且已经开工建设。
▲位于坪山高铁站旁的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鸟瞰效果图
其中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比亚迪储能产业园将为深圳提供7万个研发岗位。
龙岗另一个大手笔是引进了宁德时代电服湾区总部,这标志着龙岗已经手握新能源3大巨头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新能源。
除了已经开花结果的电子信息和新能源,龙岗还有一张王牌:半导体产业。
龙岗是深圳唯一兼具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功能的行政区,有全市最为完整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
除了海思半导体,还有深南电路、气派科技、先进微电子、鹏芯微等半导体龙头企业近200家,以及科研平台南科大半导体学院和平湖实验室。
纵观全市各区经济,你会发现今年增速最高的坪山,也是跟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有关。
▲来源:坪山发布
2024年,坪山GDP1329亿,增速9%;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六千亿元,增长21.7%,连续三年每年新增近千亿元。
强悍的增长数据,源于坪山不仅拥有强大的新能源和半导体头部企业,还构建起了全产业链,包括附加值较高的总部、研发、设计环节。
比如比亚迪全球总部、弗迪动力电池研发中心、贝特瑞研究院、新宙邦、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宁德时代重卡换电业务总部、鹏新旭半导体、荣耀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
实际上,高端制造也往往意味着研发的高投入。
不管是北上广,还是深圳,从产业发展轨迹看,只有科创才能比肩CBD。
CBD代表的是商务中心,科创是向上的力量。 比如,“地表最强”粤海街道办,从未被超越。
同样的故事,也在深圳东部发生。
数据显示,龙岗全社会研发(R&D)投入645.5亿,占GDP比重12.8%,投入经费和强度均排名全市第一。
坪山全社会研发投入139.6亿,占GDP比重9.67%,投入强度位居全市第二。
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
令人意外的是,龙岗和坪山在研发投入和强度上甚至超过了传统经济强区南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