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9时,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市民中心礼堂开幕。400多名市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会议,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根据会议议程,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次大会会期三天,议程包括:
● 审议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审查深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深圳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 审查深圳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深圳市2025年本级政府预算草案;
● 审议深圳市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 审议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审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审议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等。
工作报告
2024工作回顾
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2月25日上午9时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发展向上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8万亿元、增长5.8%。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出口实现“32连冠”。
深圳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正式签署。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深圳地铁运营里程增至595.1公里、单日最高客运量达1188.5万人次,客流量强度稳居全国超大城市首位。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制定实施513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累计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前海累计103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达95家,增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二。深圳获评2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升级: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正式签署。公园总数达132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民生社会事业阔步向前:九大类民生支出315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近七成。新增就业20.7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6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个。三甲医院增至33家,新增床位超9000张。
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新增就业20万人。
2025年部分重点工作安排:
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拓展高质量投资空间。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加快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区域。
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建成投产华润微电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深汕比亚迪三期四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立讯精密智能模组、惠科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项目。
推动产业加快向高向新向优升级。发展壮大“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70%。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在更广阔空间拓展产业布局。加快推进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72个集中连片区域土地整备、开发建设、项目导入。
教育、科技、人才: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X9高校院所联盟打造世界级科教共同体。全面完成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
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
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树立全球视野,更大力度引进人才,深入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
着力打造最好最优创新创业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市场主体培优育强行动,构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发现和培育壮大机制。
城市治理: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提升后海—蛇口湾等重点片区规划水平。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塑造,突出山河湖海“四边美感”。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深圳机场三跑道。高水平规划建设西丽高铁枢纽、机场东枢纽等项目,建成通车春风隧道。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化“千行百业+AI”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
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新建改造提升罗山公园群等35个公园。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
深化民生社会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推动民意速办从“办妥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深港澳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建成投用新皇岗口岸,加快推进罗湖口岸改造升级、沙头角口岸重建。
全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强优质资源向原特区外和东部地区倾斜,高标准打造光明中心区、龙岗中心区、龙华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大鹏环龙岐湾等重点片区。
发挥先行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9省106县(市、区)对口帮扶协作。积极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可持续发展:
提升生态环境综合品质。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深化“六水共治”。推动西部海域水质稳步提升。建设无废城市、宁静城市,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噪声、油烟、异物、光污染等问题。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打造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巩固提升世界一流“超充之城”优势,试点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提升交通运输清洁化水平。深化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城市文明:
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持续擦亮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和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品牌,努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成投用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湾文化广场、欢乐港湾欢乐剧场,加快建设市文化馆新馆、深圳国际美术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歌剧院等项目。
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唱响“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做好赛事筹备组织和城市服务保障。
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办好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一流赛事,提升深圳马拉松国际影响力。
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建成开放全球最大的室内冰雪世界。
民生: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和向基层下沉。建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等15个重大医疗项目。
实现住有宜居。建立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更大力度实施“深梦扬帆”“深梦启航”计划,推出应届毕业生来深求职“免费住15天”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快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
建设平安深圳。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
政府建设: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建设创新政府。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机制。
建设廉洁政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情听民意。
一图读懂
2025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